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王再谟(1937~2006),男,四川省德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任教。并师从彭履祥、冉品珍教授,专攻内科、金匮。1991年晋升教授。历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带头人、校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妇科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委员、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病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新消化病学杂志)编委。2006年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69岁。 先后承担过本科、专科、全国师资班、助教班及留学生等不同类型层次的教学任务,主讲《中医内科学》《伤寒论》《中医学基础》等课程。自编有《中医基础学》(西藏昌都地区印刷厂,1978),合编并负责修订了《中医内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还结合自己专长,摄制有“黄疸及其防治”、“痹病及其防治”等教学录像影片,收载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全国中医内科高级进修班录制的《现代名家精萃》中。为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坚持以中医为主,体现中医特色,编写有《中医病历书写规范》(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88)。针对学生不易熟记方剂,编著了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易诵易记的《实用中医方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临床善治疑难杂病,先后研制有胃炎宁液,溃炎宁片(胶囊)、肝胆胰宁掖、抗肝毒液、风湿宁液(胶囊)等院内制剂。审病谨严,论治方药精当,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在病员中有较高的声誉。 任《中华大典·医学分典·内科总部》主编,并主持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取得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有:“慢性胃病证候消化道X线征象研究”(负责人,四川省中医管理局课题,获1993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脾虚证择时治疗及时间病理学基础研究”(主研,四川省科委课题,获1994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系列中成药研究”(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获1990的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4项。研制的保健新药有:类风搽剂(主研)、国家新药有金朱止泻片(主研)。先后发表、交流的论文有:“脾虚泄泻与红细 胞免疫及肠道SIGA的研究”(《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杜,1991),“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6)、“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认识与治疗”(《甘肃中医),1989)、“中医时间治疗学述要”(《国际时间生物学时间医学学术会论文集》,1988)等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或合编的专著有:《临床中医内科学》(编著,北京出版社,1994) 《现代中医治疗学》(编委,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中医风湿病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等1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