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卓雨农(1906~1963),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精研内、妇、儿各科,尤以妇科见长。1924年,参加四川省中医资格考试,名列前茅,当时已颇有名气。继后载誉蓉城10余年,有“卓半城”之称。解放前,曾积极参与中医界活动,募捐资助“四川国医学院”。1951年,就职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1956年任副院长。1957年调成都中医学院,任附属医院副院长兼妇科教研室主任。1954年任四川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常务委员之职。1961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卫生先进工作者,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63年病逝于成都。 教学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关心爱护学生。是教书育人的一代宗师。熟谙《内经》《伤寒》《金匮》等古典医籍,有精深的中医理论功底,但为搞好教学工作,仍常常备课至子夜晨曦。主持教研室工作期间,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了较强的学术梯队。主编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妇科学》(一、二版),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妇科学》教材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临证经验丰富,重视“妇女以血为主,并以血为用”的生理状况,对妇科疾病的论治,重在调气血、养肝肾、和脾胃。具体施治,要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清而不凝,行而不破,涩不留瘀。他极注意照顾妇女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而辨证用药。临床用方精而不杂,通过世代家传和个人长期实践的磨砺,形成组方药味少,用量轻,价低廉的特点。陈毅副总理曾赞誉他说;“你的中药,贫下中农看得起。”在所著《中医妇科治疗学》一书中,载有他常用自制方剂155首,其中多有匠心独运之处。所拟的通脉大生片,至今仍是附属医院妇科的协定处方,广泛用于妇科各病种的适应症。 主编了《中医妇科临床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为解放后中医妇科学领域第一部专著。其中证治方药,大多是他个人的临床心得。他原著的《中医妇科治疗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全书从病种到证型、自制方、习用方,都是他几十年临床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他从整体观出发,根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着重调整和恢复机体自然功能”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有较高临床价值的专著。两书出版后,均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