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赵立勋(1934~1996),男,陕西省商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学系,留校工作。曾师承中医学家宋鹭冰教授和儿科名家胡伯安先生。专长中医文献学和温病学,积有精深研究和造诣。1981~1984年任科研处副处长。1985~1993年任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7年聘为中医文献研究员,1991年担任中医文献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1986~1989年曾由卫生部聘为全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1995年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特邀评审员。他还是中国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在教学工作方面,曾从事较长时期的温病学教学工作。1984年在我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了中医文献学课程,并独立编写了相关教材,并在卫生部委托四川省卫生厅举办的西南地区中医古籍整理班主讲了中医文献学课程。1988年会同辽、冀、粤等11所中医学院合编了《中医文献学》协编教材(第一副主编,负责统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是我国第一都这门学科的教材。 早期主要从事温病学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对温病的养阴学说、温病卫气营血学说渊源及湿热类温病的病机证治特点,有深入的研究和精到见解,先后撰写并发表温病论文3篇。对温病与伤寒的关系有深入探讨,赞成和主张寒温合一,建立新的统一的中医外感热病学。 在温热病的治疗研究方面,主要对湿温、湿热类疾病、钩端螺旋体病和小儿发疹性病症有所专长。《著有湿热条辨类解》(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后期主要从事中医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工作。1986年经省教委批准。筹建创立了我校系、部一级的中医古藉文献研究所,建立起中医文献教学研究的基地,开拓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先后承担和主持了《景岳全书》等几项部、省级古籍整理研究项。对道藏医学和四川中医药发展历史亦有深入研究,曾承担和主持《四川省科技志·中医章》《四川中医药史话》和《四川地区医史文物和遗迹考察研究》等几项省级与厅局级研究课题。他承担了国家级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大典·医学分典》的主编和编纂研究工作,并担任《中华大典》编委和《医药卫生典》主编之一。其遗稿《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续录》在他逝世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