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我的老师
王米渠——中医基础理论专家
王米渠,男,1944年生,四川省渠县人。1979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获医学硕士学位。1982年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工作。现任教授、博士导师、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兼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导。先后被聘为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康民学院、日本中医学院等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已负责并主持完成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国际学术交流会2个,发表学术论文151 篇,国外检索11篇(其中SCI4篇,EI2篇),出版《分子中医学》等学术专著18种,获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成果奖5项。 他探索建立“证候·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学平台,以肾阳虚等家系(含双生子)为模版,抓住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组学”和“谱”的中心思想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证候”和“术数”基本特点,探索两者的内在相关性,为合理应用基因组学的新近知识及现代技术研究中医证候提供方法学的平台。 他从事的家系虚寒证代谢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证2个方面,3种研究路线,3种实证方案,引用241篇国外文献,运用了21种数学方法,分析了30万原始数据,从家系角度,取得了虚寒证集约于代谢基因表达谱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提出“中医遗传学”新兴学科,从中医“肾为先天之本”这个经典思想出发,设计了“恐伤肾”——猫吓鼠的遗传行为的实验,对于揭示中医的遗传学思想开拓了新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遗传学”学科。 他力倡建立“中医心理学”新兴学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即倡导中医心理学,1985年主办“首届全国中医心理学研讨会”,至今已历10届。在中医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建设中,提出阴阳思维学说、阴阳睡眠学说、阴阳人格体质学说、阴阳性差学说、阴阳心身发展学说等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