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杨介宾,笔名水竹林,男,1929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儒而兼医。早年随父杨术全习医临证,精研医典,深得中医要旨。1947年即悬壶桑梓,临证救危,每获奇效,一时名噪乡里。1950年参加金堂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并在联合诊所工作,后被聘为金堂县人民医院中医师。1956年选送到成都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8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执教。拜蜀中名医吴棹仙、蒲湘澄门下,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理论和历代名家著述,并精研针灸、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等。曾任针灸临床教研室主任,四川省第六届人大代表,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遴选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省级重点学科针灸学学术带头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全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时间生物医学会理事、四川省时间生物医学会副理事长、省针灸学会理事、四川省教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四川省人体科学研究会理事,成都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针灸学会主任委员、《四川中医》杂志编委。 治学态度严谨,主张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道。教学力求形象化、客观化,强调知行结合、学用一致、实践出真知之说。备课时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授课深入浅出,论证充分。对教材中的疑难点。总是旁征博引,详加考证。参编多本经络学与针灸学教材及辅导书。曾获得成都市及学校优秀教师奖。 临床时注重审因论治,将理、法、方、穴(药)、术一线贯通。在辨证方面,从经络病机入手,以人体脏腑、经络、脏腑与经络相关的生理功能推测和阐释疾病的病理机制与转归。在遣方用穴方面,选穴精专,配方严谨,擅用交经八穴、天星十二穴、担截配穴法和同名经配穴法。在治疗方法方面,非常重视以神领气,“气至病所”的意守感传之法。崇尚刺络泻血、祛邪安正的观点。善用点刺、散刺、却刺、锥刺四种刺血术,将此法用于治疗30余种病证,多获良效。擅长艾灸疗法,研制了火棉灸、药粒灸、点按灸和药线灸等方法。熟谙针灸时间治疗法,常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用于临床。1978年,奉命援外去莫桑比克,以其神奇的针术被外国朋友誉为“神针杨”。几家新闻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科研工作方面,1987年合作研制了“于午流注保健钟”,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开始带博士生,确定了“针灸治疗痛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研究方向,完成了四川省中医管理局“不同针灸疗法镇痛后效应的比较研究”课题。发表了“子午流注概述”(《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对中冲穴位置的看法”(《中国针灸》,1983)、“泄泻证治”(《中医杂志》,1988)、“意守感传,气至病所”(《重庆中医药杂志》,1989)等学术论文100篇,其中10篇分别获省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