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中医学习
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响石潭 日期:2010-02-24 08:32:03 标签:中药
  大蓟是临床常用的中药,响石潭家乡那边这个可是遍地的野草呢,小蓟我们那边叫做刺金,大蓟叫做洋刺金。大蓟能够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临床常用于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等等。下面响石潭详细说一下大蓟的功效与作用。
 
  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华北地区多用地上部分,华东地区多用地上部分及根,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夏、秋季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寒凉而入血分,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本草汇言》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服;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热毒痈肿。本品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无论内外痈肿都可运用,单味内服或外敷均可,以鲜品为佳。如《日华子本草》以大蓟叶生研调服治肠痈;《闽东本草》以鲜大蓟煎汤内服治肺痈;若外用治疮痈肿毒,多与盐共研,或鲜品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鉴别用药】大、小二蓟,首载于《名医别录》,因其性状、功用有相似之处,故大小蓟常混称。至《证类本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才逐渐将其区别开来。二者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广泛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作用广泛,故对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尤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故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古籍摘要】

  1.《本草经疏》:“大蓟根,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

  2.《本草新编》:“大蓟,破血止血甚奇,消肿安崩亦效,去毒亦神。但用于初起之血症大获奇功,而不能治久伤之血症也。盖性过于凉,非胃所善,可以降火,而不可以培土故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三萜和甾体类、挥发油类,长链炔醇类和黄酮苷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大蓟水煎剂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其水浸剂、乙醇-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均有降低血压作用,乙醇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选方】
 
  ①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圣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③治肺热咳血:大蓟鲜根一两。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半两,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热结血淋:大蓟鲜根一至三两。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如白带,不用黄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⑥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俱生捣汁,和热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⑦治肺痈:鲜大蓟四两。煎汤,早晚饭后服。(《闽东本草》)

  ⑧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大蓟汁,和热酒饮。(《本草汇言》)

  ⑩治结核于项左右,或栗子疮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滇南本草》)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