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中医学习
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响石潭 日期:2010-02-26 11:51:14 标签:中药
  血余炭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也就是烧炭的头发哈。血余炭能够消瘀,止血。临床常用于治吐血,鼻衄,齿龈出血,血痢,血淋,崩漏等等。下面响石潭详细说一下血余炭的功效与作用。
 
  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各地均有。收集头发,除去杂质,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用。 

  【药性】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应用】 

  1.出血证。发乃血之余,故可入血,并以炭入药,故有收涩止血之功,且能消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出血之证,尤多用于咳血、衄血、吐血、血淋、尿血等出血病证。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如《梅师集验方》治鼻衄,《中藏经》治齿衄,《证治要诀》治肌衄等,皆以本品外用。若治咳血、吐血,常与花蕊石三七同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血淋,《赤水玄珠》以之配蒲黄、生地、赤茯苓、甘草,水煎服;若治便血,可与地榆槐花等同用,如三灰散(《类证治裁》);用治崩漏,可单用本品,与酒和服。 

  2.小便不利。本品苦降下行,能化瘀通窍,通利水道,故可用治小便不利,常与滑石、白鱼同用,如滑石白鱼散(《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煎服,6~10g;研末服1.5~3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 

  2.《医学衷中参西录》:“血余者,发也,不煅则其质不化,故必煅为炭然后入药。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可治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而且瘀,故《金匮》谓之血痹虚劳。”“其化瘀之力,又善治血痹,是以久久服之,自能奏效。血余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肠中腐烂及女子月信闭塞,不以时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血余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质蛋白,含水分12%~15%,脂肪3.5%~5.8%,氮17.4%,硫5.0%,灰分0.3%;灰分中含钙、钾、锌、铜、铁、锰、砷;有机质中主要含胱氨酸,以及'氨基酸与不含硫氨基酸组成的头发黑色素。 

  2.药理作用:本品能明显缩短出、凝血时间及血浆复钙时间,血余炭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选方】
 
  ①治咳嗽有血:发灰,入麝香少许,酒下。(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鼻衄,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水服方寸匕,须臾更吹鼻中。(《梅师集验方》)

  ③治诸窍出血: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每服三钱,木香汤下。(《圣惠方》)

  ④治齿缝出血:头发,入铫内炒存性,研,掺之。(《中藏经》)

  ⑤治肌衄,血从毛孔而出:胎发烧灰,罨之。(《证治要诀》)

  ⑥治溃疡病出血:血余炭侧柏叶等量,共研粉。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三克。(北京《中草药制剂资料选编》)

  ⑦治泻血脏毒:血余半两(烧灰),鸡冠花根、柏叶各一两。上为末,临卧温酒调下二钱,来晨酒一盏投之。(《普济方》血余散)

  ⑧治妇人血淋及尿血涩痛:乱发一两,牛耳中毛半两。上二味同烧为灰,细研。每于食前,以温水调下半钱。(《圣惠方》)

  ⑨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烧乱发,酒和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⑩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