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中医学习
陈皮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来源: 日期:2014-3-12 21:56:33 标签:
陈皮一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橘柚,一名橘皮。味辛,温,无毒。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口臭,下气,通神明。”

陈皮一名,则出自唐·孟诜之《食疗本草》:“橘……又,取陈皮一斤,和仁五两,去皮尖熬,加蜜少许。每日食前饮三十九,下腹藏间虚冷气。脚、,心下结硬,悉主之。”

橘,原产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夏禹时期即有橘、柚、的栽培。据公元前三世纪《尚书·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厥包橘柚锡。”《吕氏春秋》也记载:“果之美者江浦之橘,去梦之柚”古代楚国大夫屈原《橘颂》,司马相如的《上林斌》,杨雄的《蜀都赋》,司马迁的《史记·货殖传》等均有关于橘的描写。王堆汉墓的殉葬品里就有橘的果皮。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就有治疗干呕,嗝逆的“檮皮竹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恒谓:“夫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pV真:’/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首焉。”明·李时珍则认为橘皮:“同补药则补,同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这是对陈皮的最高评价。

在我国历史上,与橘有关的民俗文化典故很多。如晏婴出使楚国“橘化为枳”的论述。汉文帝时,桂阳人苏仙公得道当仙之际,对其母亲冰:w将有疾疫,庭中井水1升,檐也橘叶1枚,可治疗1人。第二年,果然疫病亍,苏母用其法治愈了很多人,“橘井飘香”成为中国医林的千古佳话。

据《中药的故事》载:相传莫强中做江西丰城县令时,突然的了消化化遭系统的病症,凡吃;过饭后,便感到胸闷,十分难受,用药方过百,病情依旧。后来偶得同族一偏方:用橘皮熬汤,早晚服用可治此病。莫强中照此方法服用几天后,果然有效,吃饭就有了味道。莫又连续服用了几天。一天,莫强中坐堂审事,操笔批阅案卷,突然觉得;有一物坠人腹中,感觉十分明显。萝莫强中大惊,汗如雨下,小吏扶其归宅休息。须臾间,莫腹痛便急,解下数块坚硬石的东西,腥臭难闻。从此,莫i来他腹痛便急,便急,解下的是脾胃冷积之物。莫询问是何药起了作用,其说:“阿舅,你病脔有十年之久,药饵吃了百余帖,论药物种类数百部,而治疗胸闷之症,丰是有效的,那是古籍的,你唯独没有服用过橘皮。”莫答日:I:然也乜。该典故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陈皮为中医常用之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药,常用于胸脘胀满,暖气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等症。现代型:防现代药理研究:陈皮含柠檬烯挥发油,o—蒎烯,(》L松节油,芳香醇,香茅醛等多种成分。尚含有橙皮苷,柑橘素,新橙皮苷,酮化合物,生物碱等。其主要药理作用:祛痰、平喘;降低冠晦阻力,共增加脉流量,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作用。橙皮苷能降低习管通透性,防止微血管出血等。

[基原]  系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nLS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以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

[别名]  红橘皮、红皮、川仙橘皮、川陈皮、广陈皮、大红袍等。

[性昧归经]    性温,味苦、辛。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于胸脘胀满,嗳气呕吐,食欲不振,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

[主含化学成分J陈皮主含挥发油,从中已鉴定32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中高的是柠檬烯( limonene),含量达79.100-10-81.5%。其次是Y—松油烯(Y- Terpinene)6. 46%—41. 210-/0,p-月桂烯等。

黄酮类,橙皮苷( hesperidin)、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桔皮苷(naringin)、红橘素( tangeretin)、柚皮芸香苷(narirutin)等。

它成分,有机碱脱氧肾上腺素( synephrine)、p—谷甾醇、VitVitC和肌醇等。

[药理与临床应用]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液、注射剂和橙皮苷、甲基橙皮苷对豚鼠、小鼠、兔、犬在体胃、肠及离体肠平滑肌运动均直接抑制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进唾液、胃液等消化系统分泌和际/x汗汉丫mAJ月MJ迫自

2.抗胃溃疡、保肝利胆作用。陈F6「醇捏物对立酴性阡櫺害女鬧右保护作用。陈皮挥发油及主要成分柠檬烯均有明确的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理作用和临床效果-

3.祛痰、平喘、止咳作用。挥发油及柠檬烯有刺激性祛痰作用。

4.抗菌抗病毒作用。陈皮试管内可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及嗜血菌。橙皮苷能预防流感病毒、小泡性口腔炎病毒等。

5.5。升压、强心、扩张冠脉作用。陈皮煎剂、注射剂均具有升高血压作用。

[名著论选J

《神农本草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口臭,下气。”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500年,:“下气,止呕咳。主脾不能消谷,气冲    胸中,吐逆霍乱,止泻。”

唐,甄权《药性论》(627年):“橘皮。臣,味苦、辛。能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利,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元·吴瑞《日用本草》(133 1年):“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中酒呕吐恶心,煎饮之效。”

明·薛己《药性本草》(1520年):“消痰涎,治上气咳嗽,开胃。”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橘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C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籥(音yue),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1769年):“橘皮……同生姜,则能止呕;同半夏则豁痰;同杏仁则治大肠气闭,同桃仁则治大肠血闭。至其利气,虽有类于青皮,但此气温辛温,则人脾肺而宣壅,不如青皮专肝疎泄i而无入脾燥,人肺理气之故也。”

【现代应用]

1.理气健脾。陈皮辛能行气滞,苦能燥湿,芳香能健脾胃,性温可和州,为行气健脾良药。凡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不思饮食,纳差,可配伍苍术、厚朴、半夏麝香等以行气健脾,和中开胃。若脾虚气滞,虚寒失运,腹痛喜按,大便溏泻者,可配伍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甘草干姜等,益气健脾,行气温中助运。

2.降逆止呕。陈皮味苦,能降胃气而止呕。凡脾胃不和,胃气上逆遭,呕吐、呃逆等,可配伍生姜、半夏芦根竹茹参等、党参等,随证加味应用焊,,竹茹汤”,“橘皮半夏汤”,“二陈汤”等。

3.燥湿化痰。陈皮苦湿,上行泻肺邪,清肃上原,以降气逆。中燥脾湿,以和中州。下疏肝木,和理厥阴,以润肾燥,故为利气消痰要药。凡痰湿壅滞所致气逆咳喘,痰多而稀者,可配伍半夏、茯苓、甘草、矮茶风等,能化痰咳,并可润肾燥。

皮辛散苦降,能散结消痈,临床用于乳痈初起,常配像伍甘蓖同用,如本草纲目》:“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

[类药比较]

青皮、陈皮,均能行气化滞,用于冶疗气滞症。陈皮性温而缓,行气之之力峻,常用于脾胃气滞证,且质轻上浮,兼人肺经,还有燥湿化痰之功,善治湿痰咳嗽。青皮性较峻烈,行气力猛,苦泻下行,并能并能疏肝破气,散结而止,主治肝郁诸症,且善消积。故古人云:“陈皮f陈皮升浮,如脾肺治高而主通,青皮沉降,人肝胆治低而主泻。”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