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 (《本经》)
【异名】麦冬(《药品化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植物形态】沿阶草(《江西通志》),又名:羊韭、马韭、羊荠、爱韭、禹韭、忍陵、不死药、仆垒、随脂(《吴普本草》),羊耆、禹葭(《别录》),阶前草(《纲目》),书带草、秀墩草(《群芳谱》),马粪草、家边草、韭叶麦冬。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地下具细长匍匐枝,节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叶丛生,窄线形,长,15~40厘米,宽1~4毫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狭窄,叶柄鞘状,两侧有薄膜。花茎长6.5~14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苞片膜质,每苞腋生1~3花;花淡紫色,偶为白色,形小,略下垂;花被6片,开展,卵圆形;雄蕊6,花丝不明显,较短于花药,花药先端尖;子房半下位,3室。浆果球状,成熟时深绿色或黑蓝色,直径5~7毫米。花期7月。果期11月。 生长于溪沟岸边或山坡树林下。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或为栽培。
【采集】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称"川麦冬"。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麦冬挖起后,剪下块根,洗净泥土,暴晒3~4天,堆通风处,使其反潮,蒸发水气,约3日,摊开再晒,如此反复2~3次。晒干后,除净须根杂质即可。
【药材】①杭麦冬 又名:笕麦冬、浙麦冬。干燥块根呈纺锤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微弯曲,长2厘米左右,有的可达4厘米,中部直径4~6毫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时,质较柔韧,干后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角质状。横断面中央有细小的木质部。气微香,味微甜。
②川麦冬形状与杭麦冬相似而较短粗。表面乳白色,有光泽。质较坚硬;香气较小;味较淡,少粘性。
③土麦冬 表面粗糙皱缩,黄黑色,形体瘦小,纤维性强。
以上均以表面淡黄白色、肥大、质柔、气香、味甜、嚼之发粘者为佳。瘦小、色棕黄、嚼之粘性小者为次。
主产浙江、四川。此外,江苏、贵州、云南、广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亦产,但多野生,少有栽培。
此外,西藏所用的麦冬,为百合科植物蜈蚣七的块根。
各地作土麦冬使用的,尚有以下几种麦冬属植物的块根。
①大叶麦冬,植物体较高大;叶长15~30厘米,宽3~7毫米;花较稀,花被6片,花丝略与花药等长,花药钝头,子房上位。分布华北、华中、华东及南方各地。
②阔叶麦冬,形态与上种相似,叶宽7~13毫米,花较密。分布华东、华中。
③小麦冬,植物体较小,高12~25厘米,叶宽2~3毫米。分布江苏、浙江。
④甘肃麦冬,叶宽1.5毫米;花1~2成一簇,花丝长约为花药的二倍。分布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