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规律

疫情让一切都那么的具有不确定性,能做的就是过一天算一天,每天不重样😂只不过这样带来的不安全感陡然而生,有时候让你不知所措,或者陷入无名的低落当中,必须要靠睡一觉来补充能量,继而满血复活,继续奋斗。2019年至今,整整三年,再回首,变化是永恒的主题。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在每一时代,人们的认识又是有限的。时常在想,数年之后回看这个时代,又是怎样一番滋味。这段时间全员核酸采集,追阳也好,大巴车转运也好,居家观察也好,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还有 more…


自定义

又一周,成都疫情陡然严重。周一凌晨追阳,周二凌晨追阳,我们单位对面的小旅店直接有两个阳性,然后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大量的居家医学观察,好几个封控小区的核酸采集,连续两天的少城街道全员核酸采集,直到昨天,国家20条疫情防控政策出台,直接爆燃双十一。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不再一刀切,不再层层加码,让防疫工作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之一,而不是全部。疫情这三年以来,就是一面镜子,折射着人心,也磨砺着意志,既能击退一个人,也能跃迁一支队伍。面对困难,难免 more…


变动不居,却也其乐无穷

又一周,每天需要给自己留白。各项工作而言,我觉得有些过于执着,这样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会觉得累。需要及时调适,但调适不等于是无所作为,不等于是摆烂,而是说让心态平和起来,以平静的心去面对各种纷纷扰扰。我想心静了,纷扰也自然便消退了。一切的顺逆,皆由心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些时候,当你主动作为时候,难免会遇到周遭的不同步,那么就需要实事求是的去解决问题。有些时候,当你调整工作内容的时候,难免会有得有失,不可能面 more…


用心体悟,阅历悦纳

这段时间在听曾仕强教授主讲的《中国式管理》,一直在思考“无可无不可”,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曾几何时,脑海中总是矛盾的对立,一种非此即彼的概念,再后来逐步认识到矛盾内部又有矛盾,万事万物阴阳无限可分,转而又对之前学的如“福兮祸所寄,祸兮福所倚”有了不一样理解,对“化危为机”有了更深入思考,似乎这一切都是一个“鸿蒙”,一团混沌,可分而不可分。又似乎万事万物皆空,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人生本苦,五蕴皆空,在此基础上我们 more…


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周日,阴雨,凉。把心收回来,沉下来观照。观自在,静静的审视一下自我。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会有很多想法,还有很多执着,不过是不是需要静一静,想想这些是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需要的。这段时间先后在喜马拉雅收听了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呼延云的《扫鼠岭》,东野圭吾的《透明的螺旋》《长长的回廊》,吕铮的《名提之终极审判》,去电影院看了《坏蛋联盟》《侏罗纪世界3》,这些下来,无不昭示着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more…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周二凌晨,窗外鸟鸣啾啾。清明节后的第二周,抗击疫情进行时。这一轮疫情的传播力度很快,但也能感受到这次的疫情防控措施和之前几轮有所差异,在一次次的处理中汲取经验,更加的快速果断,更加的众志成城,但同样也更加的辛苦和劳碌。医院内部科室之前分工,公立与私立医院的援助,医院与社区居委会之间协同,卫健与教育之间配合……共同努力,遏制疫情传播链条。4月10日0-24时,成都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均系既往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订正),无新增本土无症状感 more…


观自在,成长中

说了很久的大降温终于到了,成都今天直降10℃,急忙又把厚衣服穿上。打开窗户,冷风袭来,一阵寒意,几多清醒。可以听到窗外呼啸的声音,不知道是风声还是修地铁的声音,抑或是交织的车流声,高空的飞机声,就是那么的呜啦啦的响着,送来这份“倒春寒”大礼包。探出窗外,黑压压的云层被大风裹挟着,急行军般高速的从天空划过。观自在这段时间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观自在”三个字。观,离意识分别,脱思虑体验,心不挂尘为观。自,无生无灭,无垢无净,随顺清静是为自。在, more…


赤兔之死,那束光

昨天下午接到一个威远的电话,一位好心的阿姨打电话给我,询问父亲找到没有?在得知没有找到后,她说前天在威远的一个桥头碰到一个人,那个人提着一个包,说的是外地口音,没有戴帽子,说要去自贡没有路费,问她要20元钱赶车,她看着可怜,于是就给了钱。这个人的肤色较黑,个子较高,体形较胖。听了后,一方面是感激阿姨的关切,一方面默默的说,阿姨,这个不是我爸,这是典型的骗子。这年头,好人多,骗子更多。前两天看今年315晚会,看到坏人坏事被曝光而酣畅淋漓, more…


真正的活着

父亲失踪整三周,杳无音信😭梦里,老家。听到远处他和邻居打招呼。忙跑过去,一把抱紧瘦弱不堪,胡子老长,满脸微笑的他。爸,你中午吃饭没?没吃。你这些天怎么吃的?父亲笑着,答非所问道:吃啥饭?我有步行啊。从梦中醒来,泪奔!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然后再看看周遭的世界,感觉一切都好混乱,很多既往的认知不断的被颠覆,被碾压,一切都需要慢慢的再重建。小的来说是家庭,父亲走失后,除了继续寻找父亲外更重要的是照顾好母亲。父亲的走失对母亲的打击很大,母亲 more…


走走停停不如定定

2022年第一周末,非常的低气压,或许是这段时间身边的人人人很多都是这样的状态,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了我,加上自己的经历,于是乎我也倍感压抑,失落和无助,感觉异常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开始想退休,想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想走到一个无拘无束的世外桃源,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也是一种“做”,一种自虐。想到了人生本苦,或许这就是一种历练和修行吧,千滋百味,这才是真实。不自觉的想到了这个2022年,工作上面确乎很无助,只有尽力 more…


2022年,不油腻,多思辨

一次吃饭时候,一位长者说道“愿你不要变得油腻,看着孩子快快成长,看着自己快快成长,就非常开心了。”真好,真性情。每个人都在选择着自己的人生,或主动或被动,日子都在一天天的往前推进。有人活的洒脱自然,有人活的谨小慎微,有人活的心无旁骛,有人活的欲壑难平……长大以后才发现,有些人,走着走着,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2021年最后一天,阴,降温,冷嗖嗖的时刻提醒你这就是冬天的特有气质。上周圆满完成了四川省社区卫生协会的202 more…


活着,生命中的那道光

周六,多云,阵阵凉风从窗户边探进来,丝丝清爽。买了本《心安即是归处》,作者季羡林。翻看了五十页,言语简洁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排比,倒像是老者的絮絮叨叨,父母的苦口婆心。再一想,季老是语言大师,或许致臻致圣的语言就是大白话,就是每个人都能听懂的那些话,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真性情。书里提到了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关于活着最近几年,我对这类时光飞逝的诗词特别敏感,这应该和个人体验有关 more…


153,点线面,全科团队调整

8月底,天凉好个秋。成都凉意顿生,不用开空调,倒是省了很多电费。这一周,核心进行家庭医生团队的调整,这是继今年三月份将团队由五个调整为三个之后的再次变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换得持久的稳定。目前只是团队的调整,下一步将是首席医生的配套到位。基于目前的人力资源情况,最终要无限靠近年初的规划,同时完成诊室的再分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由于现有两个团队长9月开始进修,临时设置两个代组长。同时进行了团队人力资源的调整 more…


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昨天再有一位同事离职,相比前面两位同事,昨天这位同事是调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有些莫名的杂乱……昨天走的同事是我工作上的好搭档,在门诊工作以及宣传工作中的好战友,从2020年抗疫到创建工作,大家一起奋斗,熬过了无数的加班加点,一起聚焦目标积极思考,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只不过,在昨天签下“科室所有物资已交接完毕”那一刻,这些都注定成为过去式,再相见已不是同事。想起“红烛烧残,万念自然灰冷;黄粱梦破,一身亦似云浮”这句话,一切的一切似乎梦幻, more…


从同事离职说开去,大道至简

早上五点过醒来,不知何故,莫名的心绪不宁,那就码文字吧。昨天一名同事办理了离职手续,一名同事递交了辞职申请。离职的同事是因为母亲生病,离职到互联网医院,更高的待遇来支出母亲诊疗的费用,失去的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申请辞职的同事是因为两个孩子,照顾孩子压力大,而且孩子经常生病,医疗花费也比较大,较之上班,还不如回家专心照顾孩子,呵护娃娃的健康成长。压力不得不说,现在八零九零后的压力非常大。八零后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这一辈进入六十多岁,逐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