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国内医疗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来源: 日期:2012-11-16 20:39:09 标签:中医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心简介:

一、基本情况

(一)街道概况

体育馆路街道位于东城区南部,辖区总面积1.84平方公里。现有10个社区,居民16311户,45853人口,外来人口6873人。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

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体育馆路医院,于2007年整体转型,承担着体育馆路地区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中心面积4459平方米,下设长青园社区卫生站600平方米,法华寺社区卫生站700平方米,均达到了A类社区卫生站的标准。 

中心目前是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的“健康管理实验基地”; 北京市卫生局认可的“全科医师社区培训基地(与天坛医院)”

机构设置:三部——健康管理部、 行政保障部、 绩效管理部;八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科、妇科、保健科、药械科、检验科、影像科;两站——法华寺社区站、长青园社区站。中心站均为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中心编制87人,目前在职职工:93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深化运行机制改革

(一)标准化建设及配置

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政府无偿提供业务用房并进行标准化建设。  

1、达到A类中心标准; 

在装修时,力求打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建设无障碍通道、卫生间,公开物价标准,为患者提供费用清单,免费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手册、避孕工具,咨询导医、饮用水、轮椅等服务。

2、2007年至今上级财政根据需求配发了办公家具和医疗设备,全部纳入中心资产管理。

3、信息化建设:2009年12月27日起中心及两个社区站先后安装使用“北京市新社区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二)收支两条线保障情况

中心于2007年7月1日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障了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每月5日前,中心(站)的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2010年全年上缴1265万元。

中心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人员经费、公用支出、专项经费、药品耗材等费用由区财政予以保证。全年拨付人员经费593万元,公用经费109万元。

(三)药品管理

中心于2006年12月25日开始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政府集中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工作;

2009年开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2010年零差药品销售913万元,占总销售总额的80%以上。

中心建立了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严格执行特殊药品报废制度。

(四)岗位设置、岗位聘任

中心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度,制定了《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方案》和《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聘任实施办法》。并按照三部八科两站设置岗位,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全员聘用;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聘产生了中层和职能管理的人员。

强化骨干培训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服务人口我中心核定编制为87人,现有职工93人。其中:全科医师18人;社区护士 22人; 预防保健人员17人。

中心落实“四个一批”政策,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紧张问题。

对口支援工作

2007年3月底,在卫生局和社管中心牵头下,中心与天坛医院、崇文区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等签约启动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行中心与三级医院、专科医院的协作,设立专家门诊,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同时积极开展与对口医院,即天坛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社区居民。

通过协商,支援方式由单一的门诊、变成多元化的方式,如义诊咨询、疑难病人会诊、健康讲座、带教、接受实习人员等,从而提高我们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到目前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了四年,逐渐建立了转诊的绿色通道,缓解辖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返聘退休专家

2007年7月1日起,中心相继与退休的五名专家签订了聘任协议,参与团队工作,继续为我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返聘专家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

招聘工作

由区人事局牵头统一进行笔试,合格后由区人事局、卫生局和中心领导进行面试,通过层层筛选进行人才引进,本中心2010年引进2人。

在职职工培训

1、现有人员的骨干培养


多渠道培养人才,加速人才梯队建设。在人员紧张的条件下,采取多种方式对各类人员进行培养。 

2010年选送多名医务人员进行骨干培训:

4名中医师参加北京市中医全科医师培训班;

2名西医类医师参加全科医师转岗(骨干)培训;

1名护师参加北京市康复专业骨干培训;

1名防保医师参加北京市社区防保医师骨干培训;

1名全科医师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院内外继续教育

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全年院内共组织专业培训18次,参加人员873人次。参加市、区级学习培训121人次。新进人员岗前培训2人,考核均合格。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全员培训共9次,考核9次,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共有476人次,考核合格率100%。

2010年5月护理团队代表中心参加全区社区卫生岗位练兵护理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2010年7月,全科医师组合荣获区内“高血压防治”知识比赛二等奖,并参加“北京市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大赛初赛”。

3、 医德医风教育

对医务人员建立医德医风管理档案,在重点岗位人员、中层干部和全体医师几个层面进行行风政风教育。

4、科研工作:

(1)中心独立项目:

首发基金项目:《 北京市崇文区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对抑郁障碍的识别和处理水平评估》

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腹针治疗消渴症》。

区科委软课题:《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个体化管理的应用性研究》

(2)中心参与项目:

《崇文区糖尿病管理项目》课题的调研、干预;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和综合控制研究—大规模随机化代谢综合征临床防治研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社区脑卒中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究》等课题的调研干预工作;

北大医院的项目:《社区慢性肾病教育与干预》

完善社区卫生绩效考核体系

实行三级绩效考核体系:

1、北京市对区县社区卫生服务考核——每年一次;

2、区县社区卫生领导小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每年两次;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考核——每月一次。

根据原崇文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制定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满意度、资源利用率”四个纬度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人员绩效的重要依据,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奖金与医疗和药品收入脱钩,调动人员积极性,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均衡开展。

深化内涵建设 强化两个网底

工作机制——建立以街道为中心,各部门的联席会制度。街道和居委会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与中心和站的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办事处的文卫科、残联科、计生办公室、民政科、社区科和辖区居委会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开展社区卫生工作。

体育馆路街道各级组织非常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010年12月8日,体育馆路地区人大代表毕博闻、王森等一行到我中心进行调研,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基本医疗工作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中心工作量逐年递增。2010年门急诊人次84656人。

防病工作

1、传染病管理工作

完善并落实本中心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各项应急程序,组织突发公共事件演练,提高了处理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全年无传染病漏报。

2、计划免疫和疫苗接种工作:

中心计划免疫门诊为A级门诊,有专人负责生物制品及冷链管理。

全年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共接种一类疫苗12248人次,二类疫苗946人次;

对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5次;

2010年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共计2000余人次;

全年疫苗均接种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保健工作

1、儿童保健

制定《儿童保健方案》,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对辖区0-6岁儿童进行查体及生长发育评价,并免费为新生儿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筛查。

儿童保健次数5251人次;免费体检1002例。

2、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与咨询

制定《孕产妇保健方案》,在辖区举办育龄妇女健康知识讲座,完成孕妇早期建册工作,开办孕妇学校,举办心理咨询和健康讲座,做好孕产妇的系统管理。

孕产妇保健次数1042人次,计划生育服务722人次,发放药具208盒。

康复工作

中心将残疾人康复纳入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心(站)设立了康复室,配备了专业的康复器材,与区残联、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协作,对辖区内残疾人情况进行登记,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对中风后遗症、伤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为中心对0-16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开展免费残疾评估及体检工作,共计9人。

精神病管理:会同公安和社区联防联治,全部进行四期管理,对重点病人逐个方式,根据病情给予社区康复指导或送住院,对低保人群实施免费投药。

全年无一例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社区诊断

2010年参与完成本区社区诊断工作,按社区诊断抽样原则完成入户调查共两个居委会,733户居民。社区诊断结果全部输机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初稿已完成。为下一步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六)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健康北京人—全民参与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9——2018年)》要求,积极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控烟、健身、保护牙齿、保护视力、实际健康、恶性肿瘤防治及母婴健康等九大行动相关工作,全面提升居民的健康素质。

逐步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人行动”的健康管理机制,实现个体与群体的持续性健康管理,加强人民健康管理家园建设。

社区医、护、防三类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团队按管片分工、包片负责建立健康档案,对健康档案进行分类、分级筛查和随访,并完善电子档案。

对建档的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生活行为的干预,提高居民对新的健康观念及行为的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有益的生活方式,及时适时地进行三级预防,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

家庭保健员培养:160人,完成家保培训20次。推选两组家庭保健员代表本区参加北京市比赛。

知己健康管理:对有慢性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的人群继续进行知己管理,规范管理59人,随访586人次。

在社区诊断基础上对社区居民开展有实效、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院内:全院职工体检一次;职工健促活动5次;职工健教培训17次;

院外:大型义诊咨询宣传活动18次;中医系列健康教育4次;制作健康知识宣传版125块;居民健康知识讲座70次; 居民健促活动28次。

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工作

按照《医疗机构落实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对辖区居民符合条件的老人开展了“优先门诊、出诊、建立家庭病床”的工作。

1、慈善救助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携手助老送健康--慈善医疗” 的工作。中心为本辖区的“低保贫困”老人提供医疗救助服务。我中心连续六年进行医疗救助329人。

2、为全口无牙老人免费进行筛查;

3、为60岁以上低保老人免费体检:

4、为90岁以上的老人入户做健康体检:

在体检同时,针对患有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并讲解如何预防摔伤、冬季流感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等。

家庭医生式服务

2010年底试点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中心成立10支健康管理团队,按照社区分片,在知情同意前提下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签约工作。签约居民建立完善健康档案,进行体检评估,对患有慢性病的居民进行规范化管理,参加俱乐部活动,优先提供转诊服务等。

创新服务模式 推进持续发展

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

东城区是“国家中医药改革发展试验区”,所以我们对中医工作非常重视。

1、开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社区”

制定工作方案,在法华南里社区和葱店社区进行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建设,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健康讲座、义诊咨询等。

2、中医“六进“工作:

我们在社区、军营、学校、机关等进行中医药知识讲座和义诊宣传活动。

3、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全覆盖科室设置:

中心站均能提供中医中药服务,设置了中医科、中心药房、中药饮片调剂室及煎药室。

药品配置:中成药品种配置165种,中药饮片配置320种。

在中心和站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熏洗、捏积、药浴、耳穴压豆等近20种。

全年中医药服务量占门诊总服务量的30 %以上。

中医药特色服务

中心制定了:《中医医疗实施方案》、《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实施方案》、《中医康复实施方案》、《中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孕产妇中医药保健实施方案》等,并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将中医药知识运用在防病、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工作中。

5、借助优势,开展活动

中心借助“同仁堂”和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优势力量开展中医系列活动,并外送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健康管理实验基地

2010年9月成功申办到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的“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努力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打造成为“健康管理中心”。

1、自制宣传品

我们制作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宣传板和清凉小药盒,分发给“健康俱乐部”“功能社区”的成员以及辖区的民警同志,深受大家喜欢。

2、在中心和功能社区开展健康管理。

首先进行全体职工体检,在职工内部进行宣教和健康促进活动。并且在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试点开展“减腰围,促健康”功能社区管理,初见成效。

3、糖尿病患者俱乐部

在中心及长青园社区站开设了“糖尿病患者俱乐部”,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学习及交流的空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

4、健康自助健康小屋

中心和社区站开设“居民健康自助小屋”,倡导居民自觉自我管理健康的理念,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使社区患病居民及患病高危人群能够及时方便快捷的掌握血压及血糖的自测方法,随时对自己和家人的疾病进行监测。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

鉴于中心硬件条件的改善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提高。我们参与天坛医院2010年“北京住院医师—全科培训基地” 的评审工作。在培养全科医师骨干的同时提升我院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和业务水平。

几年来,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卫生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社区卫生服务各项方针政策,完善中心的硬件建设,不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深化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的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