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肾病专科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来源:响石潭 日期:2010-04-08 07:27:27 标签:肾病 中医
  什么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要如何解释?这些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通过图示讲解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理。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引起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容易被忽略,发展到晚期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肾小球肾炎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高血压肾病、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据大量肾活检的病理检查和实验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由免疫因素引起,主要机制为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那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别有哪些呢?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抗原

  对于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抗原物质有些还不完全了解,已知的大致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两大类。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之一 ——内源性抗原

  (1)肾小球本身的成分:肾小球基底膜的成分如层连蛋白和Goodpasture抗原(Ⅳ型胶原羧基端球状部的一种多肽),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Heymann抗原(一种膜糖蛋白),内皮细胞膜抗原,系膜细胞膜抗原等。
        
  肾小球本身成分和非肾小球抗原则为内源性抗原

   (2)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DNA,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等。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之二——外源性抗原

   (1)感染的产物: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桿菌等。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霉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和寄生虫如疟疾,Manson血吸虫,丝虫等。
        
    (外界因素引起的抗原)

    (2)药物如青霉胺,金和汞制剂等。

    (3)异种血清,类毒素等。

  各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引起的抗体反应和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方式和部位不同,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和引起的病变类型有密切关系。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

  在人体内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基本上有两种方式:①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不溶性肾小球抗原或植入在肾小球内的非肾小球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②血液循环内形成的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成分或植入在肾小球内的抗原结合,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由于抗原性质不同所引起的抗体反应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之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抗原为非肾小球性,即不属于肾小球的组成成分。这些抗原可以是外源性的,如感染产物、异种蛋白、药物等。也可以是内源性的,如DNA、甲状腺球蛋白及肿瘤抗原等。这些抗原在机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对肾小球的成分无免疫特异性。抗原抗体在血液循环内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这些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液流经肾时,在肾小球内沉积引起肾小球损伤。应用电子显微镜可见肾小球内有电子致密物质沉积。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呈颗粒状荧光。

  以上引起肾炎的两种途径,即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并非完全互不相关。两者既可单独进行,也可共同作用引起肾小球肾炎。两种发病机制引起的肾炎都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过程,病变也都可有轻有重。这一方面与抗原和抗体的性质、数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量和持续的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反应性等内在因素。
 


  综上所述,人体内的抗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的部位与免疫复合物的大小,抗原、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电荷有关。含大量阳离子的抗原容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在基底膜外侧上皮细胞下形成免疫复合物。含大量阴离子的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基底膜,往往在内皮细胞下沉积,或被吞噬清除,不引起肾炎。接近中性的分子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往往容易沉积于系膜内。此外,抗原和抗体的性质,肾小球的结构和形态,如电荷、通透性、血液动力学以及系膜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等都与免疫复合物形成的部位和所引起的肾组织病变类型有密切关系。这些不同的区别会引起不同类型的肾炎,因而,在治疗时确诊病情,明确损伤部位,而对症又对病用药,才可能取得有的放矢的治疗效果。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