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我的老师
彭履祥——知名中医内科学家
彭履样(1909~1982),名年庆,男,四川省遂宁市人。少年时随父攻读儒籍,后因时疫流行,家亲连丧,遂立志习医。1933年,从师于川北名医徐立三先生。1956年调成都中医学院任教。历任内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基础教研组主任、医学系副主任,中共成都中医学院党委委员。并任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78年晋升中医内科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教20余年,先后主讲《内经》《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中医各家学说》等课程。参加了第一、二版全国中医院校教材的编审工作。 发表的学术论文、医案、医话若干篇。主要有“小半夏汤的研究”(《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59)、“痰饮学说及其临床运用”(中医研究院编印(中医专题讲座资料汇编)第二集)、“从对一些疑难证的治疗看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同上)、“调气法的运用体会”(同上)、“彭履祥验案解惑记要”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 在临床方面,重视百合病、奔豚气、狐蜮、胞痹等疾病,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郁证学说。总结了一整套系统的开郁措施。认为中医的长处在于重视人体各部的整体性,因此,从不主张分科过细过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