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中医学习
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来源: 日期:2014-2-17 22:48:48 标签:中药
白头翁在《神农本草经》中,一名“野丈人”。《本草经考注》云:“野丈谓如白发不梳之状也。”一名“胡王使者”。《本草知和》引《杂要诀》“一名美使者,亦谓白毛披下,似胡人不加剃梳之状也。”这些形象描述,对正确鉴定正品白头翁有很大帮助。 关于白头翁的名称,《百草药用趣话》载: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时常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生活十分艰苦。有一天早上,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饮,过不多时,腹部剧痛,呕吐不止,但他身居茅屋,无银两,又无人间津,只好吟《贫交行》诗:“翻手为云复为雨,纷纷轻蒲何须数。君不见官鲍贫时,此道今人弃如土。”以吐心中的喷懑悲凉。这时,刚好有一位白发老翁经过,十分同情杜甫,便询问了杜甫病情后说道: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全株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让杜甫煎汤喝下。杜甫喝下药汤后,病情消除了。便作诗云:“自怜白头无人间,怜人乃白头翁。”故将这种治病草取名“白头翁”,沿用至今。 早在2 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载:“白头翁,主温疟,狂易,寒热,癥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治金疮。”《日华子本草》载:治一切风气及暖腰膝,明目,消赘。《名医别录》:“主治鼻衄”。黄宫绣对白头翁的功效进行了解释:“白头翁,何以用此治温疟寒热、齿齿痛、骨痛、鼻衄、秃疮、疝瘕等症?亦因邪结阳明,服此热解清毒,则肾不燥扰而骨固,胃不受邪而齿安,毒不上侵而止衄,热不内接而疝与瘕皆却,总皆清热解毒之力也”。现代《中药学》规范为:性寒,味苦。归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主治赤白痢疾,鼻衄,崩漏、内痔、带下、湿疹、瘰疬、痈疮、眼目赤痛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 白头翁根中含白头翁素,皂苷,水解后可生产甾类皂苷元及葡萄糖等成分。主要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其有效成分白头翁素对金葡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白头翁煎剂及其所含皂苷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明显抗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作用。镇静、镇痛剂抗惊厥作用:白头翁醇提取物均有镇静、镇痛及抗惊厥作用。抗癌作用:经临床试验,其毛茛苷和白头翁素对肺癌等病又治疗作用。 [别名] :老翁须、野丈人、白头公、猫头花、胡王使者、老姑草、白头草、老冠花等。 [性昧归经] 性寒、味苦。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鼻衄,痔疮出血等。 [主含化学成分] 白头翁全草含白头翁素( protoanemonin)。根含三萜皂苷( C30H4804)、葡萄糖、鼠李糖等。并含白头翁皂苷A3( anemoside A3),即白头翁皂苷A(aulchinenoside A)、白头翁皂苷B4 ( anemoside B4)、白头翁(Pulsatillic acid)及胡萝苷( daucosterol)等。 [药理与临床应用] 1.抗阿米巴原虫。白头翁煎剂及其皂苷,体外体内均有明显的抗阿米巴原虫作用。临床上单用或组成复方治疗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均获得较好疗效。其疗效优于吐根碱、痢特灵等。 3.抗肿瘤作用。白头翁水提醇沉注射液能明显抑制体内移植瘤和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脾指数,升高胸腺指数: [现代应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苦寒泄降,凉血止血,能泻湿热,去肠垢,消积滞,解热毒。其所含成分白头翁素,能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杀灭阿米巴滋养体,抑制痢疾杆菌,并有镇静、镇痛,解痉等作用,有利于缓解痢疾腹痛,里急后重,为治痢疾要药,对一些抗生素效果不显著或无效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疫,投用白头翁汤,每获良效。本品用于热痢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常配伍雅连、黄柏、秦皮等同用,如《伤寒论》之“白头翁汤”。若妇女产后血虚下痢,则常配伍阿胶、甘草、黄柏等同用,如《金匮要略》之“白头翁汤”,“甘草阿胶汤”。 [类药比较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