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中外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出土半个多世纪了,但仅有文字记载,没有如“北京人”、“山顶洞人”那样的感性表达,这无疑是一大缺陷和遗憾,如今———
泥浆里捧出蜀人祖先
1953年3月,在修建成渝铁路资阳九曲河一号桥墩右侧的泥坑里,当重庆大学张圣奘教授从刺骨的泥浆里捧出那具远古人类头骨化石之时,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就此展开,蜀人祖先之谜有了答案。
半个世纪过去了,“资阳人”在历史教科书和大小百科全书上,仅有文字记载,没有像“北京人”、“山顶洞人”那样的感性形象表达,这无疑是一大缺陷和遗憾!
大胆设想复原“资阳人”
在资阳市雁江区委宣传部工作的孟基林在资阳生活了15年;廖飞平是重庆云阳某公司的下岗职工,自学成才搞泥塑。1999年,廖飞平到资阳开“陶吧”时,与孟基林结为知己。
2002年10月,二人闲谈时翻阅画册,当那张有着35000年历史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图片出现在眼前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两个人的心头激荡:“复原‘资阳人’!”为了有直观的感受,雁江区文化局和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打开了管藏文物“资阳人”头骨化石复制件。二人对其进行了触摸和全方位拍照,测量数据。经过几天的图文资料研究分析,画草图,“资阳人”复原工作开始了。
突出五大男性特征
资料显示,“资阳人”为50岁左右的女性,以仅存的一颗牙判断,此人犯有严重牙病。但现存的“资阳人”头骨化石只有眉骨以上的上脑部分,应该把“资阳人”复原成什么形象呢?
二人在复原“资阳人”时突出了以下特征:一,男性化特征。在当时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男女体型特征差别应当是很小的;二,刚毅的特征。要同猛兽和大自然作斗争,没有刚毅的性格,仅存纤柔之躯绝对不行;三,王者风范。可以设想,50岁的她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面对猛兽或异族的侵袭,她显得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四,年富力强。哪怕她就是病死的、饿死的、老死的,我们要展示的都该是具有旺盛生命力、年富力强的“资阳人”形象;五,美感特征。
对照图片,研究资料,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反复修改,通过十几个昼夜的数十次修改,他们终于完成了“资阳人”的复原半身像。
完成“资阳人”系列雕像
2002年11月18日,当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资阳人”复原像神态活现地立于街头时,有些市民准确地叫出了“资阳人”。不甘寂寞的两人于今年9月开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消耗四卡车泥巴,又完成了“资阳人母子”全身泥塑主体雕像创作。
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方其任教授认为他们较为真实地复原了“资阳人”的外貌特征,再现了远古先人的生活场景。
两位创作者说,他们将继续完成“资阳人”战洪荒抗猛兽等系列雕像,让人们能直观地了解远古先人的生活场景。
背景资料 资阳人属晚期智人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资阳人化石为一较完整的头骨,属一老年女性个体。其基本特征和现代人相似,但也保留了若干较原始的性质。如眉嵴比同龄同性的现代人显著,两内侧端几乎相连;前囟点位置较现代人的靠后;颞骨鳞部较低矮而平整,弧度较现代人小,从而表明其脑量不大。近年来,在资阳人化石出土地点以西170余米处的深7.5~8.8米的砾石层中,发现了许多打制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砾石,制作方法和类型与铜梁旧石器地点的石器相似。研究表明,当时的地貌和今日相似,气候则较温和温润。这些新的发现,使人们对资阳人的文化及生活有了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