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据《朝阳区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方案(2011-2013年)》和《北京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指标体系》的精神,我中心以塑造社区卫生服务形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努力在“创建” 工作中,进一步规范机构管理、转变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效益,促进我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本情况 (一)辖区基本情况 高碑店地区位于朝阳区东部,地处城乡结合部,以通惠河、京通路为界,南侧平房成片,北侧成熟的新建小区林立。行政区域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区包括18个社区,4个村。现常住人口8.8万,户数4.8万(其中包括农业人口2452人)。 (二)中心基本情况 2007年2月正式更名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区卫生局直属单位,属全额事业单位。中心占地面积7235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4080平方米,设康复病房20张。 (三)人员基本情况 1、人员分类情况:区编办给予我中心人事编制154人,其中正式编制90人,财政拨款外控编制64人。截止2011年8月,中心实有总人数135人(其中正式编制人员68人,财政拨款外控编制67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31人,非卫生技术人员4人(网管1人、财务2人、库房1人),为提高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特聘请二、三级医院退休专家5人。 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上岗持证情况:现有卫技人员131人,其中两年内毕业生8人。全科医生30人、社区护士36人、防保人员44人、其他卫技人员13人(药学6人、检验3人、X线1人、B超1人、口腔2人),持证上岗率99%。 (四)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 2007年5月作为朝阳区五家试点单位之一,在朝阳区率先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聘请中介机构实行代理记账。我中心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及法律法规,建立账簿,执行预算、进行会计核算,保证财务报告编制准确、完善、及时。 加强资产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施财政专项收入专款专用,并将全部收入足额上缴,经费支出范围、支出标准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五)加强药房管理,实行药品零差率 2006年12月25日我中心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中心及8个站由中心统一管理。目前我中心药品品种数823种,其中:零差率药品306种、非零差率药品212种、中药饮片305种,零差率药品占74.24%。 (六)加强医保管理 ,实施医保刷卡实时结算 中心下设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为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为配合做好北京市医保刷卡实时结算工作,我中心积极建立健全相关工作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规章制度及软、硬件准备工作,于2010年5月,中心和8各社区站全部验收合格,并荣获2010年“北京市社会保障卡工程建设定点医疗机构优秀奖的称号”。 坚持社区卫生三个职能回归,深入领会使命与责任 中心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着力构建三项职能回归为落脚点,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公益性放在第一位”,实现卫生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服务宗旨和服务形式的统一。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三个职能回归: (一)社区公益性的回归 1、老年人健康管理 我地区共有60岁以上常住人口11520人。中心及社区站对60岁以上老人开展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指导与行为干预,每年组织一次健康体检(本着自愿的原则),共计管理9229人,管理率80.11%,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居民健康体检 为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卫生疾病预防与筛查功能,大力开展各类健康体检,包括功能单位、白家楼村、新农合的健康体检,妇女病、流动妇女体检,儿童健康体检、入托体检以及无保障老人体检,2010年共计体检9186人次,自2008-2010年我中心的健康体检人数逐年增加。 3、医疗救助与减免 为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保证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公平、可及的医疗保健服务,我中心依据医疗救助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医疗救助工作,使弱势群体真正得到实惠,自2007-2010年为困难群众减免费用逐年增加。在落实老年人优待、新农合、及上述各种健康体检工作中,累计为地区百姓减免各种费用合计36.8万元。 (二)公共卫生职能的回归 广义上讲公共卫生涵盖了“大卫生”的整个范畴,与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关乎到整个城市的稳定、和谐的发展。 1、计划免疫工作 我中心仍然本着扎根社区,服务社区的发展理念,坚持开设一周六次门诊(包括周末免疫门诊)方便地区及周边社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2010年共开设免疫门诊290次,接种总人次45334,一类疫苗接种 30952针次,二类疫苗接种5536 针次。 2、规范化免疫工作 中心与地区办事处加强沟通,与计生卫生办和流管办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制定了《高碑店地区常态化查漏补种工作方案》,坚持“一季度一小查,一年一大查”,将强化查漏补种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起来,维持良好的免疫屏障,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2010年强化免疫工作开展情况:2010年的强化免疫工作共计查验流动儿童数2231人,其中各类疫苗零计次漏种共计333针次,和以往情况相比零计次儿童数量大大减少。 2010年麻疹接种情况: 9月11日到30日为8个月到14周岁的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8378人,本市2027人,流动6351人。 2010年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中心保健科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2369人,为学生接种流感疫苗6351人。 3、手足口防控工作 2010年手中口病疫情与往年比较出现了不同:(1)发病率高,(2)发病高峰延长,(3)重症病例多,(4)流动儿童患病率高。 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地区办事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次召开会议,落实手足口病2-1-2防控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反馈,保健科人员坚持每日向办事处汇报地区发病情况。2010年高碑店地区共有 236例手足口病例(按户籍分:本市80例、流动儿童156例;按居住环境分:集体幼儿园108例、散居128例),其中:住院病例6例,重症病例5例。入户访视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发放健之素消毒片60瓶,口罩15包,手套4盒,帽子4包。 4、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 登记传染病病人数71人,报告传染病人数71人 ,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 。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 报告传染病病人数71人,报告及时的传染病病人数71人 ,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100% 。 5、精神卫生工作 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精防工作,在保证精防医生专职专岗的同时,还配备一名兼职医生,从人员和时间上保障精防工作有序开展。 在精防中心指导下,我中心探讨“以残联干部为主体,精防医生为核心的精神卫生团队服务模式”的精防工作管理模式。截至2011年8月,高碑店地区共建册13种重性精神病人326人。北京市要求规范管理的6种重性精神疾病人数共210人(其中:精神分裂症178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8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0人,持久性妄想性障碍1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2人,双相情感障碍11人)。规范管理194人。重性精神病人规范管理率:92.4% 。 6、妇女保健 今年4月底我中心启动了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叶酸发放及追访工作,与办事处计生办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努力做好辖区服用叶酸人员的孕情追访、报表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截止目前共计发放叶酸334人、追访600余人。在2010年8月25日项目评估工作中,得到朝阳区卫生局、朝阳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朝阳妇幼保健中心生殖科专家的肯定与好评。 2010年中心承担了《社区孕产妇保健适宜技术研究》和《国家十一五项目之一的北京市居民健康信息基线调查工作》两个大课题。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管理模式真正落实孕产妇保健工作,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了新的思考。发挥《母子健康档案》建档作用,提高孕产妇管理率,减少高危孕产妇,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生育风险。 在落实孕产妇管理工作中,2010年我地区孕产妇461人,活产467人(其中:双胎7人)。系统管理人数459人,系统管理率 99.57%,高危管理人数159人,高危因素240例,重点高危孕产妇追访 8例(本市户籍4例、流动4例)。高碑店地区户籍访视人数460人 ,访视率99.78 %。本市外段外区代访354人,代访 452 人次。流动孕产妇152人,活产156人,访视151人。 7、儿童保健 (1)儿保工作:2010年儿童免费体检2620人,较前一年同期增加2倍。 (2)儿童健康管理 新生儿访视率: 2010年度辖区内活产数467人,年度辖区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 442人,新生儿访视率94.65%。 儿童系统管理率: 1)2010年度辖区内应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2134人。 2)按相应频次要求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2064人。 3)儿童系统管理率96.72%,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98.75%,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90.63%。 (3)幼儿园管理。为防控托幼园所内手足口病疫情的爆发流行,地区办事处牵头,召开了所有学校、托幼园所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大会。会后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儿保医生到辖区幼儿园逐一进行现场指导,督促托幼园所落实日常管理,严防手足口爆发。为加强预防手足口知识的宣传,我中心印制并在幼儿园发放卡通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和温馨提示各4000份。 8、健康教育工作 依据区卫生局“人人讲好一堂健康教育课”的要求,我中心将此项工作作为提高人员健康知识传播能力的重要举措,结合实际划分为三种形式;一是选拔30名授课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中心讲师团成员,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讲课,提高居民对健康教育讲课的满意度;二是曾尝试过健康教育讲课,但经验不丰富的人员,在上述讲师团成员讲课前进行“垫场”讲课,以达到反复练习,积累经验的目的;三是从未给居民讲过课的人员,分批次安排。 (1)健康大课堂活动:2010年中心全年开展健康大课堂讲课108次,“垫场”讲课32人,参加院内健康教育讲课模拟练习63人。2010年我中心开展的“人人讲好一堂健康教育课”活动获得“朝阳区社区卫生亮点工作”突出单位。 (2)宣传义诊活动: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氛围,2010年我中心在兴隆公园建立了一条全长1650米的健康步道和一处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9月1日,中心以“9.1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为契机,以“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为口号,在兴隆公园开展“健步走比赛暨宣传义诊咨询活动” 。2010年中心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组织大型宣传义诊活动7次,受众人群 716人。 (3)健康教育宣传板报:中心财政设立健康教育活动经费。一是2010年在中心院内及临床诊室门前制作各类健康教育宣传展板 20块,每月定期更新健康知识。二是在中心门前制作长10米的健康知识宣传长廊,共有宣传橱窗8块,定期更换健康知识。三是在兴隆公园建立健身广场,设立5块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定期更新健康知识。 9、慢病管理 中心将慢病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常抓不懈,重点放在提高“管理质量”上,坚持“质量第一,数量第二”的原则,实行团队管理,由1名医生、1名护士组成1个慢病团队,明确团队及各成员间的职责,从制度、质控、奖惩等多方面激励全科医生转变观念,从单纯“治疗”慢病,转变为全方位“管理”慢病,利用“社区健康通” 、“健康直通车” 和家庭保健员,广泛开展“七个一”活动,提高慢病患者的依从性和管理率。 (三)居民就医的回归 1、家庭式医生服务工作 2011年4月,中心全面启动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由1名全科医生、1名社区护士和1名防保人员组成1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中心共有17个服务团队。明确团队及各成员间的职责,开展规范化慢病管理工作,从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工作,通过上门发放“一封信”“联系卡”、宣传义诊、健康讲座、短信等形式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并开展了以“健康状况早了解、健康信息早知道、贴心服务我上门、分类服务我主动、慢病用药可优惠” 为主的签约服务工作。 2、建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中心进一步深化“双项转诊”工作, 2007年3月与北京朝阳医院建立对口支援联系,专家定期为我中心提供日常门诊、疑难病会诊、住院查房、业务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朝阳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形成有效的紧密技术支撑和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医疗卫生服务格局。随后,中心与北京协和医院、民航总医院、朝阳区第二医院等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2010年双向转诊共 139人次,上转117人,下转22人,其中住院患者76人次。 3、基本医疗工作 (1)延长服务时间:中心实行24小时全天候门诊,下设的8个社区站全部实行周六日门诊,其中3个社区站开展12小时服务,其余5个开展10小时服务,大大方便了地区居民就诊。我中心2009年1月1日至今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或违法违规事件。 (2)2008年—2010年中心门急诊次数统计逐年增加。 三、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中心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建立适应社区卫生发展的中心文化,培养一批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业的战略目标,建立规范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引进人才、搭建人才梯队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使专业技术力量逐步壮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始终坚持医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教育,传播“穷人良医”的内涵,让职工深入领会社区医生的使命和责任,鼓励大家用“救死扶伤益求精,善心普对万人同”的理念立足本职岗位,使之扎根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从而打造一支和谐奋进的团队,有效推动中心的发展。 1、人员队伍建设的机制 中心紧抓人才队伍的培养、选拔、引进等几个关键性环节。从人才管理制度建设入手,大胆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加快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1)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2)形成有效的人才发展空间,重在营造吸引、使用人才的良好环境。 (3)中心对有贡献的专业人才,实行有效激励举措。 (4)中心以科研为先导,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5)加强沟通、内引外联是人才队伍发展的助力。 (6)多途径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 (7)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社区发展后劲。 2、人员队伍发展的情况 中心的研究生学历人数已由0人增长到10人,本科生学历人数由14人增长到35人;高级职称人员0人增至3人,中级职称人员由12人增至32人,且目前中心人员平均年龄35岁,呈逐年降低的趋势,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专业技术队伍。 (二)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年轻的医务人员是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开拓者,中心从感情上(加强民主建设,创造队伍内部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事业上(描述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美好前景和未来,坚定人才长期服务社区卫生事业的决心),激励全体医务人员扎根工作岗位,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练内功”人才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人员能力水平,从而加强社区卫生的“三个满意度”。 (三)强化基础管理,实行绩效考核 为夯实社区卫生基础,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行了“五定、两到位”管理模式。五定:定制、定编、定岗、定职、定责。两到位:一是建章立制,强化监督到位。中心梳理并修订了《高碑店社区卫生中心管理制度汇编》,健全各项规章制度103项,并按行政管理系列、资金管理系列、业务管理系列、福利奖惩系列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体系,做到装订成册,人手一本,组织职工系统学习。对于各项制度的落实由职工代表进行监督,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反馈、及时改进,不断推进工作制度化。二是加强质控,严格考核到位。中心坚持 “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原则,制定了《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每月不定期对各科室、各社区站的工作进行检查,每月在中层干部例会上通报上月质控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并纳入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工作质量取酬的分配机制。 四、特色工作——依托康复病房,带动中心发展 中心为方便地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于2009年2月开设康复病床20张,主要以“脑血管病”患者康复训练为特色,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以针灸、手法、康复训练结合治疗,多数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截至今年7月,累计收治住院患366人次,其中治愈及好转患者354人次;医药比为1.5:1;患者平均住院日为35天,次均住院费用为3850元。我中心康复病房荣获朝阳区卫生局“2009年朝阳区社区卫生亮点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通过两年积极探索社区康复病房新模式,充分利用对口支援资源,病房作为平台,带动科研整体发展,2010年我中心成功申请了区科委课题“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社区康复治疗”,形成了康复病房为载体,科研发展为引领,从而带动中心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中心在2008-2010年度绩效考核中,连续3次取得朝阳区第二名的优异成绩,2010年荣获“朝阳区连续三年社区卫生绩效考核优秀单位”。 社区卫生工作任重道远,做为社区卫生工作者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努力,紧紧围绕着中心发展以人为本的主题,把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服务社区居民、促进各项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引导中心工作健康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