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肾病专科
蛋白尿的临床分类和诊断思路
来源:响石潭 日期:2010-04-08 08:15:24 标签:肾病 中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尿中出现特殊蛋白质时,即是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但是,还应当明确,尿蛋白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尿蛋白并非都是肾炎而导致的。

  目前,尿蛋白的多少虽然是作为检验临床治疗肾炎的标准之一,但尿蛋白量的大小与肾炎的轻重不成正比。如微小病变时,尿中可出现重度尿蛋白。临床有肾病综合征的表现,而在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很差,许多蛋白不能漏出,临床上反而不出现尿蛋白,或呈轻微尿蛋白。

  因此,一旦检验出尿蛋白,患者应当正确对待,综合分析,各类蛋白尿的诊断,其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应分析尿蛋白是病理性的,还是功能性的。

  功能性尿蛋白,常见于高热引起的发热性尿蛋白;气侯变化引起的寒冷和高温尿蛋白;心功能不全时引起的郁血性尿蛋白;立正体位下出现的体位性尿蛋白;运动后出现的运动性尿蛋白。这些功能性尿蛋白多为一过性,且多为轻度尿蛋白,在原因去除后,尿蛋白可自行消失。

  病理性尿蛋白,应当区分其尿蛋白的来源,主要有肾小球性尿蛋白、肾小管性尿蛋白、肾组织性尿蛋白、溢出性尿蛋白,肾邻近组织病变,如:膀胱、输尿管、前列腺、肾盂等病变、分泌物流入尿中引起的尿蛋白。

  其次,尿蛋白的进一步分析,各类蛋白尿的诊断,还应当区分尿蛋白分子量的大小,是选择性尿蛋白,还是非选择性尿蛋白。

  选择性尿蛋白,是指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以小分子的白蛋白等为主,而分子量大的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很少,说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但病变尚不重,多见于类脂性肾病。这种尿蛋白又称为选择良好尿蛋白。

  非选择性尿蛋白,是指尿中不仅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而且出现大量大分子蛋白质,说明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重,常见于膜性、膜增殖性、局灶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此种尿蛋白又称为选择差的尿蛋白。
  这里所说的尿蛋白的选择性良与差,与肾小球疾病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判断肾小球疾病的预后。

  再次,尿中分子量大小对诊断也有一定意义,如尿中以小分子尿蛋白为主,即尿蛋白分子量为1.5~4万的,β2微球蛋白、浴菌酶、凝溶蛋白等,多见于肾小管疾病或血浆中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尿中蛋白质分子量在6~7万之间,称为中分子尿蛋白,多见于肾小球疾病;尿中蛋白质分子量在10万以上者,称为大分子尿蛋白,说明肾小球滤过膜有严重损害;若尿中3种分子量的蛋白质均较多,称为混合性尿蛋白,说明肾小球与肾小管均受累。

  最后,还应注意:尿中出现的病理性特殊蛋白质,主要有粘蛋白、本周恩氏蛋白(Bence一Jones蛋白)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中粘蛋白主要来源于尿道,当尿道有炎症,或泌尿系感染,粘膜受刺激时,分泌大量粘蛋白进入尿中,在尿磺酸化后可以出现混浊,加碱后又可溶解,这是其特点。本周恩氏蛋白又称为凝溶蛋白,在加热至40~60℃时出现混浊,煮沸后又转为澄清。本周氏蛋白为1种低分子蛋白质,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部分,可分为κ及λ型。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在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疾病、肾淀粉样变性、肾功能不全时也可以出现,但多为一过性,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的持续性本周氏尿蛋白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一般尿蛋白为一过性尿蛋白,多为功能性尿蛋白,或因蛇毒、蜂毒、青霉胺等引起一过性肾病综合征;若尿蛋白呈持续性,多为病理性尿蛋白,应进行定性、定量、蛋白选择性、蛋白分子量等检查分析,以助于明确诊断。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