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给我留言 | 地图 | 日志 | 帮助
母校近况
“江西中医学院”教改六大“处方”
来源:响石潭 日期:2009-09-06 09:59:34 标签:

  处方三:让学生强身“健能”

  “江中”的教学标兵评选可是“听取”了学生意见的。

  想摘取“标兵”需要过三关。第一关就是“学生关”。按照评选要求,教务处设计“班级教学最佳教师评选表”,在全校本科生中发放评选表格9321份,每一学期由学生根据全体教师的综合上课情况进行无记名评选,共选出185名“受学生欢迎教师”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课前准备评审,主要是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即针对教学方案设计书、教案、讲稿和课件进行评审,选择32名教师进入第三关课堂教学比赛。

  课堂教学比赛分预赛和决赛、甲乙两组进行。预赛教师要讲授30分钟,之后回答评委5分钟提问,然后按照成绩排序并予以公示。

  决赛由师生共同“把关”。评委共100名,师生各占50名。进入决赛的教师可真的要有真功夫,上课是抽签制,在整门授课课程中随机抽取,抽到那节就要讲那节,30分钟全凭平时的积累。去掉5个最高分,也去掉5个最低分,谁平均值最高谁就是冠军。辛增平教授的第一名就是这样过三关斩获而来的。今年教学标兵评选,辛教授没再参加,改换角色当评委了。他说,我下来,是给年轻人个机会。

  “连评选‘标兵’这么大的事都敢让学生说了算?”

  面对记者的疑问,刘院长说,自己心里有数,“让学生说了算首先要取决于‘江中’的学生要有能担当的能力。”

  “能力从哪里来?能力来自放手培养!”

  为了让学生拥有这份能担当的能力,刘红宁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双惟班”就是他为“能力”开出的处方。

  在“江中”,只要提到“双惟班”,几乎所有的“江中人”都异口同声赞不绝口。能成为“双惟班”的一员,不仅代表着一份难能可贵的人生荣耀,也成为很多学子的目标追求,可要成为一名地道的“双惟班”战士,又谈何容易?“双惟班”之难,难就难在把看似简单的事坚持做圆满上。

  一年365天,你能坚持每天6:30起床,然后喊着号子跑5000米吗?

  风雨无阻,无论寒暑,纵然你有千般借口,只要有一次“脱岗”,对不起,你把自己淘汰了,就这般冷酷无情。

  有个叫郭新荣的同学就曾经因为“闹铃不响”而被淘汰。有人劝自封为“双惟班”班主任的刘院长说,咱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点,总得给这些孩子们一个改过的机会吧,更何况即便是不脱岗,坚持下来也没什么证书待遇的。刘院长说他其实内心也挣扎过,但不这样绝情,就不会锻造一支真正的“钢军”。他给“双惟班”的成员讲,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拥有了就要把握,假如不懂得坚持,拥有100个机会也会放弃。

  “双惟班”的学员们就特别支持院长,刘静同学说,跑步可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而是在潜移默化中考验和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培养把握机会永不放弃的能力。她还说,人生就贵在考验自己。

  而那些因为坚持不住退出来又“改过自新”的学员,“双惟班”以宽广的心怀接纳他们——“编外学员”,跟着参与“双惟班”活动。“双惟班”其实从不拒绝任何人,她原本就是本着自愿的原则,只要有兴趣,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进来,“双惟班”的任何活动都对外开放。

  因闹铃不响而被淘汰的郭新荣现在就是个“编外”,像她这样的编外,不在少数。记者采访郭新荣,问她既然被淘汰了为什么还在坚持?她告诉记者,接受现实并且坚持理想也是一种能力。

  “双惟班”让学生“又爱又恨”,他们说,入了“双惟班”会辛苦四年,不入“双惟班”会后悔一辈子。

  “双惟班”可不是只有跑步,跑完步要接着晨读和交流,把“善学”和“善思”结合,这“双惟班”“冶炼”出来的学生能没能力吗?

  “有了能力还要会做人。”副院长左铮云向记者介绍说,“双惟班”注重从“细节”上抓德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年汶川大地震,“双惟班”自发组织了“心系灾区、爱心传递”捐赠活动,在“双惟班”的学员中,据不完全统计,坚持平时献血的就有127人次。

  去年教师节那天,06级中医班“双惟班”的学生就要离校见习了。中午,几个学生找到一直负责“双惟班”工作的学工处处长章德林老师,把章老师和另外几个辅导员拉到校园里的一块草地上。等在草地上的20余位学生,迎着老师们走上去,呼啦一下站成一个“心形”,把章老师他们几位围在“心中”,接着每个人轮着给老师们送上了节日问候,然后他们拿出了一个礼物送给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们。这是一幅特制的“画”,画面上是树,有园丁在浇水,树下是向着远方延伸的脚印。章老师说,那一刻真的百感交集,几年的付出和汗水,觉得值了。

  左副院长说,在“江中”,最积极、最阳光、最上进、最有激情、最健康的学生,不用问,一定是“双惟班”的!

  “双惟班”成为“江中”的匠心之作,貌似一件简单的事,竟然蕴含了如此深刻的育人意义。

  处方四:“双惟实践课程”

  “惟学、惟人、求强、求精”是“江中”的校训。

  刘红宁这样阐述他的“双惟”理念: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有思想。“双惟班”的创建和“双惟课程”的开发,是刘院长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的具体呈现,“双惟”模式的运行,是“江中”迈向大学教改的第一步。

  “双惟班”是一个打破学科和教室概念,精心设置的一个“课外班”,类似于社团组织。“双惟班”不设门槛,不分男女、不限学科,所有对“双惟”育人理念认同者都可报名参加。

  “双惟课程”提倡机会均等,强化团队意识,注重对学生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完成“三个实现”:实现自我提高、持续发展;实现从知识结构的“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实现核心竞争力。

  “双惟课程”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跑”。通过晨练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淘汰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第二个阶段是“专项训练”。通过对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人际关系的培养,鼓励学生乐学、善思、勤学、长学,从而养成诚信、宽容、敬业、奉献、自律、服务、乐观的品质。第三个阶段是“能力生成”。通过开设“中医科研实践课程”,形成环境强化愿望、学术坚定信念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实践的能力。

  让本科生走进实验室,是“双惟课程”中富有创新的一大举措。副院长朱卫丰评价说,这是“一石三鸟”。

  “江中”在“第五学期”让学生提前参加科研。朱卫丰说,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这个“能力”,他们想到了一个“妙方”,成立“中草药研究基金”,并设置了19个研究课题。这个方法的妙处在于,一是巧借科研经费弥补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老师们课题多了,自然需要些帮手,学生们就借此进入了实验室;三是江西原本就是中草药大省,做好本土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岂不是服务江西经济,扶持和造就未来民族产业吗?

  以项目为载体,本科生科研实践课程,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应用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教学改革中。据统计,近三年来,“复方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高校管理学案例库改制的研究”等七项科研成果引入了课堂教学。

  本科生科研实践课程,收到了三个意想不到的效应。一是让学生认知和了解了什么是科研,并学会“着手开始工作”的能力。朱卫丰说,让学生学到如何掌握历史史料、制定解决方案、开始进入实施、总结实验结论、然后写论文,这个过程就是能力。她还说,懂得了这个流程,将来就能应对很多行业的要求;二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学习。进入实验室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鲜活的知识只能在环境中学、向身边人学;第三,学会了如何与“上司”打交道,在试验中遇见不同性情的老师,学会将来如何获得老师、领导、专家的支持。朱卫丰谈的其实还是“江中”一直思谋的围绕就业培养能力的问题。

  “双惟课程”实验还创新了“第五学期”考试模式,如药物分析这门课,以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的理论考试,而现在把这门课放在了实验室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区自学,把知识碎片变成了连贯的知识,把“关键词”变成了具体的问题。

  学生参加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届中药专业本科学生接受了整个第五学期的科研实践训练,共资助学生课外科研创新或创业设计项目30项,其中10余项在省级以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奖。

  记者在对参与科研实验的同学进行采访时,曾经问一个叫徐斌全的同学,你们难道以前没上过实验课吗?他向记者介绍说,以前的实验和参与科研实验完全不同,以前的实验重在一个基础性的操作,而现在的实验是重在对未知能力的探索。他还对记者说,通过科研实验还让他深切懂得了科研工作所需要的细致和严谨,比如一个没洗干净的容器,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 响石潭医生 始于2008隆冬 ChinaDoctor 中国▪四川省古蜀不可斋 进入响石潭前必读 蜀ICP备081107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