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2001年,刚大学毕业的李晓梅来到当时的青羊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工作。一些老医生告诉她,这是个工作相对轻松的医院。工作11年后,青羊区人民医院已经变成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晓梅也变成了全科医生。每天,她的门诊量能达30余人,还要定期回访350个居民的健康情况,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老熟人。

  居民健康档案 从几百份到10万份

  2004年,青羊区人民医院改制成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是,当时人们生病就往大医院跑,医院发动全院医生护士到各小区,挨家挨户宣传社区医院的免费服务,同时要向居民询问身份证、电话等个人信息建立健康档案。

  当时还在住院部的李晓梅,第一次下社区就被门卫拦在了外面。门卫说:“你们穿着白大褂,深更半夜来小区,肯定是卖药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6年。那时,李晓梅已调到西医全科做全科医生。算上她,整个社区中心只有4名全科医生,整个医院只建立了几百份健康档案。而现在,李晓梅管理着350名居民的健康档案,全中心全科医生也增加到35人,健康档案一跃达到十余万份。去年7月,成都开始在所有区(市)县推广家庭医生。

  医疗报销门槛费 从800降到160元

  李晓梅最初工作时,青羊区人民医院执行的是二级医院的800元门槛费标准。即,患者看病费用超过800元才能报销。不少患者因门槛费过高不愿来就医。

  2003年起,成都不断调整社保政策,社区卫生中心门槛费标准一降再降。李晓梅他们医院总共降了3次,从800元到600元,到400元,再到160元。2007年,成都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槛费都统一为160元。

  这样一来,李晓梅更忙了。2006年,她每天只看10多个病人,医院每年也就2万多门诊量。而现在,李晓梅平均每天看30多个病人,社区卫生中心年门诊量也达到约15万人次。从2007年开始,成都市建立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长效投入机制,人均补助提高至20元。2010年,成都按每人20元标准,启动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成都商报记者 祝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