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发布于2014-10-01 12:05:38 思考 阅读 2416 评论 0 字数 1500 #生活状态 #思辨体悟 #五味百科
这几天脑海市场闪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八个字,或许是对前路艰难的困惑,或许是对现状迷茫的不解,但是不管如何如何,都要不忘初心。前天(9月29日)下午参观了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时间很短,却有几多感触。
这里给我很多的启示,虽然很多东西都是无法照搬的,但是一些理念完全可以学习和值得思索。计划分三篇来记述这里的启迪,分别是团队建设,科室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个部分。这里主要说一下团队的建设。具体的数值略去,这里只谈理念。可能和该中心的事实甚至有所出入,毕竟是听过来的,经过北京到成都两天的信息衰减,但带来的思考是真切的。
团队,这里倒没有实实在在的看到某一个整体的家庭医生团队。只是通过大屏幕,诊室,护士等等零碎的信息在极力的拼凑一个团队的整体形象。
护士:护士有护士助理,护士助理主要是社工等,负责类似于健康小屋的居民自助检测。而护士最特别的是有一个专长护士工作室。这里主要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康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地方。里面的护士一般职称较高,有丰富的慢病护理经验。而且还有糖尿病等饮食,运动等模型,能够生动形象的给患者进行指导。这能否成为我们护士差异化发展,特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能让所有的护士同质化发展,不能让不同能级的护士站在同一个平台做同样的事情进行同样的考核,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一下?
医生:医生最为特殊的无疑是上下班的时间以及中心对于医生连续性工作的一个基本认知了。比如家庭医生是8点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一点上班5点下班。周一到周五的晚上5点到8点夜班,周末的8点到晚上5点的值班全部都是外包出去了。家庭医生不用在这些时间段值班,理由是家庭医生需要提供持续性的医疗,如果家庭医生一旦值班就需要夜修,从而导致找她的社区居民不能及时就诊。家庭医生团队也不用出诊的,中心固定了几个出诊的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不负责出诊的工作。
当然,还有特色的儿保等,这里不谈。就以上医生护士的问题,试想:
1、我们的护士可以建立专长护士制度,将护士进行分类。大体分为专长和非专长两类,专长再细分为康复(中医)、高血压、糖尿病、心理(重精)四大类。建立护士级别制度,让优秀的专长护士有发挥能力和能动性的机会。对于普通的护士主要进行社区访视,专长的护士需要和门诊工作结合起来。不见得要有专长护士工作室,但是可以和家庭医生结对子,一个诊室共同为患者服务。
2、我们的医生是否可以进行级别的再细化。不可能都不下社区,但是否可以分梯度。比如一个团队有一个高年资的医生主要负责在中心,负责基本医疗,每个月一两次的社区工作医疗的指导和参与。而其他医生和非专长护士负责社区的访视。团队长不由高年资医生担任,由长期下社区,有协调能力的精英人员担任。以此来破解公共卫生不缺人,基本医疗人力不足的困局。
3、我们的医生团队不能狭隘化。要有大局观,不能只是停步在科室这个小范围内。是否可以进一步延伸。比如下社区家庭医生→门诊家庭医生→慢病专科医生,通过三级医生制度打通和住院部的循环。再通过下社区的社区护士→专长社区护士→慢病社区护士,进一步巩固循环。要让每一个住院部的医护人员归属某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内部的全科和住院部的护士进行小循环轮转,保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熟识度,连环性。
4、我们的队伍和药剂科需要进一步联动,药剂科不仅仅是给患者发药。是否可以承担患者药物使用咨询等工作,这一点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比较好。在药房信息化,传送带发药的基础上,药房人员拿出一名进行合理化用药的咨询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