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发布于2015-04-22 04:10:13 分类 学习 阅读 1847 评论 0 字数 2629 #五味百科 #教学相长 #医院工作
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而出现的。1953年,尼尔·博登(Neil Borden)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就职演说中创造了“市场营销组合”(Marketing mix)这一术语,其意是指市场需求或多或少的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谓“营销变量”或“营销要素”的影响。为了寻求一定的市场反应,企业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最大利润。
营销组合实际上有几十个要素(博登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原本就包括12个要素),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这些要素一般地概括为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
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
价格 (Price):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分销 (Place): 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
促销(Promotion):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
4Ps的提出奠定了管理营销的基础理论框架。该理论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单位,认为影响企业营销活动效果的因素有两种:
可控因素 | 不可控因素 |
---|---|
产品、价格、分销、促销 | 社会、人口、技术、经济、环境/自然、政治、法律、道德、地理 |
内部环境 | 外部环境 |
一种是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如社会/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术(Technological)、经济(Economic)、环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等环境因素,称之为不可控因素,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如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营销因素,称之为企业可控因素。企业营销活动的实质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即通过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的计划和实施,对外部不可控因素做出积极动态的反应,从而促成交易的实现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的目标,用科特勒的话说就是“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科特勒,2001)。所以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此模型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把企业营销活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概括为三个圆圈,把企业营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成千上万的因素概括成四个大的因素,即4Ps理论——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确非常简明、易于把握。得益于这一优势,它不径而走,很快成为营销界和营销实践者普遍接受的一个营销组合模型。
4Ps与4Cs的相互关系
众所周知,4Ps与4Cs是互补的而非替代关系,即Customer,是指用“客户”取代“产品”,要先研究顾客的需求与欲望,然后再去生产、经营那个和销售顾客确定想要买的服务产品。
Cost,是指用“成本”取代“价格”,了解顾客要满足其需要与欲求所愿意付出的成本,再去制定定价策略。
Convenience,是指用“便利”取代“地点”,意味着制定分销策略时要尽可能让顾客方便。
Communication,是指用“沟通”取代“促销”,“沟通”是双向的,“促销”无论是推动策略还是拉动战略,都是线性传播方式。
4Ps与4Cs二者之间的关系参见下表。
类别 | 4Ps | 4Cs | ||
---|---|---|---|---|
阐释 | 产品(Product) | 服务范围、项目,服务产品定位和服务品牌等 | 客户(Customer) | 研究客户需求欲望,并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 |
价格(Price) | 基本价格,支付方式,佣金折扣等 | 成本(Cost) | 考虑客户愿意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多少 | |
渠道(Place) | 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 便利(Convenience) | 考虑让客户享受第三方物流带来的便利 | |
促销(Promotion) | 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 | 沟通(Communication) | 积极主动与客户沟通,寻找双赢的认同感 | |
时间 | 20世纪60年代中期(麦卡锡) | 20世纪90年代初期(劳特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