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去乾县舅舅家,下午到乾陵玩,距离上一次到这里已有二十多年。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开始为其修建陵寝,选择了遵循“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作为陵址。684年,乾陵地宫等主体建筑开始修建,同年李治被葬入乾陵。武则天去世后,于706年与李治合葬于乾陵玄宫。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当然,没有被盗不等于历史上就没有人起过盗掘陵墓的打猫儿心肠。比如,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但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
再如,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驻扎乾陵。士兵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首位的是一对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接着是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一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鸵鸟的是五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十对高四米左右的石翁仲。
这个鸵鸟的石雕非常醒目,嘴部,腿部残缺。鸵鸟,原产非洲及西亚,汉代作为珍禽由波斯朝贡而来。自乾陵开始,诸帝陵列置石驼鸟,这是古代中国与非洲、西亚人民友好的见证。乾陵石鸵鸟,现存1对,各雕于一长方形石屏之上,为镂空立体高浮雕。驼鸟高1.73-1.76米,体宽1.32-1.38米,厚0.40-0.42米。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见仗马及控马人。所谓仗马,顾名思义,为帝王仪仗所用之马,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乾陵仗马及控马人,共列置5对,马高1.95米,宽0.94米,长2.60米;控马人残高1.54米,宽0.62米。不过现在能看到的都非常残破了,普遍没有人头,甚至有的连马首都没有,不知道在千年的历史沧桑中,这些石雕经历了什么。
继续行进,便可以看到拄剑石人像,又称翁仲或直阁将军。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镇守临洮,以御匈奴,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门外。后世称铜人、石人像曰翁仲,多指陵墓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乾陵共列置10对,圆雕,石像拄剑恭立,表情威严肃穆,立于司马道两侧。石像高3.75-4.16米,胸宽1.05-1.24米,侧厚0.64-0.90 米。
再走,便到了无字碑,这里正在修整,围栏挡着,没能进去。因唐代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通高8.03米,总重约98.8吨。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高6.54米,宽2.10米,厚1.49米。长方形座长3.37米、宽2.61米,高1.49米。碑首镌刻八条龙相互缠绕,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纹和瑞兽纹饰。宋金以后始有游人题诗刻文。
紧接着,在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可以看到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称之为六十一蕃臣像。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有翻领紫袖。
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唯一有脑袋的,只剩下一半,伸手触摸,跨越千年。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
相传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
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再走,便是登山,开始还有石板路,再走就是泥巴路,雪水融化,更是泥泞。天色已晚,于是中途折返。沿途遇到几个小摊点,当地的老年人卖些手工小玩意,袁大头80元一个,砍了砍价,50元买了俩,十之八九是假的。当然,如果不想步行登山,还可以骑马上去,在护栏外的一侧,可以看到几匹马栓在树上,摇晃着尾巴。
下山时候,看到道路一侧的村庄,紧挨着陵园,心想不会还有守陵人吧,刚搜了下,还真是有,是为七家庄。
陕西乾县乾陵附近有一个七家庄,原来叫契家庄,村里人自称为契苾何力的后人,人口几乎上万,专门给李治守陵,世世代代以看守乾陵为己任。契家庄民风朴实剽悍,蒙元入侵时,乾州民众为护乾陵不失,乡里汇集两千民夫于土城同蒙元大军周旋近一年,杀敌万余。蒙元兵力不继,随城下盟誓不取乾陵杯土,只求过境。
此后乾州民声大震,明、李闯、满清更替战 乱时均未波及乾州。建国后当地人开山爆破的时候不小心把墓道门炸出来了,当时的陕西省想考下古,一直被契家庄的村民拿着锄头铁锹阻拦,陆陆续续闹了两年多。后来周总理得知后,挖掘工作被永久叫停。
等走下来已经天黑,下次有机会还想再看看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这都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公主因议论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兄弟擅政之事,为人谗构,被赐仗杀,年仅19岁。永泰公主李仙蕙则因此受惊难产而死,年仅17岁。章怀太子李贤则因忤逆罪被武则天贬为庶民,流放巴州,后逼自尽,年仅31岁。历史如斯,一声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