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发布于2022-03-20 08:17:28 分类 思考 阅读 1698 评论 16 字数 1623 #思辨体悟 #成长记录
说了很久的大降温终于到了,成都今天直降10℃,急忙又把厚衣服穿上。打开窗户,冷风袭来,一阵寒意,几多清醒。可以听到窗外呼啸的声音,不知道是风声还是修地铁的声音,抑或是交织的车流声,高空的飞机声,就是那么的呜啦啦的响着,送来这份“倒春寒”大礼包。探出窗外,黑压压的云层被大风裹挟着,急行军般高速的从天空划过。
观自在
这段时间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观自在”三个字。观,离意识分别,脱思虑体验,心不挂尘为观。自,无生无灭,无垢无净,随顺清静是为自。在,无来无去,当下即是,周遍圆满是名在。观自在,是觉悟本来面目的意义。或许这是一种修为,一种超越生命看生命的豁然,也许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无奈,我想不一样的人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着自我独立的思想、意志和人格,这是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可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有着自己所谓的“合理”的活法,都有着的自己为人处世的“逻辑”和“正义”,纵然有些不为这个世俗所容纳,但与其而言,则又是极为“正确”的。很时候“大反派”临死前,义正词严的说“我享受了我该享受的荣华富贵,你享受了什么?”
那么,就又上升到另外一个角度,人活着为了什么?如何评判一个人的一生?是当事人自己的主观感受为准?还是以普罗大众的认知为准?如果从观自在的角度看呢?这么多生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活着,每个人都在自己所认知的“自在”角度过着每一天,也都在“观”着自己和自己的周遭。只不过这种观自在,是无意识的,是自我封闭的,但又何妨?
一年365天,身边的大树,花草都在静静的观自在,他们默默的生长,随风摇曳,四季更替,自然而然。昨天送Coco到新生路3号上琵琶课。旁边不远处府河边上居然惊喜的看到很多桐树的花朵,已经多年未见,能够把记忆一下子拉回到童年。这种花的尾部可以用嘴巴吸出甜甜的味道,花根部还可以用绳子穿起来做成项链或者手镯。到了秋天,还有满树的桐呱呱,大风吹过,呱呱作响。那是属于童年的快乐。
成长中
到了Coco的童年,就再也找不到我童年的痕迹。每一代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或许多年以后,她们的记忆力里面人天然就要戴口罩,疫情天然就是在我们身边,上网课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不说孩子,我自己甚至也已经记不起来2019年12月之前没有疫情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子了。很多时候,习惯成自然,又达到了新的平衡,这就是生活的稳态。也许,这也是一种“自在”,你不想自在,世界都会倒逼你适应和自在。
孩子11岁,已经感受到很明显的“逆反”,当然,或许称之为逆反是不合适的,更确切的说,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一种个体化独立的萌芽。开始思考家长发出的每一个指令的合理性,会反问你为什么这样要求?会要求你给她一个接受的理由。凭什么要这样做?面对提问,有时候我也是措手不及,一直以来习惯这样要求孩子,但为什么?我自己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条理由么?自己也是哑然,我也是在学着怎么做家长。
再者,就是对抗。当她觉得你要求的不合理,或者说不和她心意。在她没有足够能够反抗的时候,便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开始时间停滞,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短时间罢工。然后,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还需要耐心的沟通和讲道理。当然,道理是相互的,我说孩子也要说,大家求同存异。有时候觉得孩子怎么变啊?有时候觉得这就是生命的成长!有一次,琵琶课上,直接把琵琶老师都要给整睡着了。
娃儿上课,我的职责就是背琵琶,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甜蜜。走在大街上,看着不同的行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自在”。每天上班,不管我们起的多早,都会有早行人。有清洁工,有拾荒者,也有睡在街边椅子上面的流浪汉……或悲或喜,或难或易,这都是每个人自己的“活法”。现在每每看到拾荒或者流浪者,都要定睛看看,万一是父亲呢。这几天一直回味这句话“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这一念,观自在!
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着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
——几米《又寂寞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