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要求使用碘盐, 现在酱油也是要求加铁的,当然或许这个情况您并不知道,可是实际上已经推行了好几年了,也就是所谓的酱油补铁工程,不过是在我国一些省份实行的,不是全国性的,而现在这个范围将扩大。那么这个酱油加铁的意义何在?

顺着这个思路,响石潭看了一下以前的相关报道和文献,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国家人群营养不好,普遍缺铁,所以要加铁,控制缺铁性贫血,就是这样。问题在于是不是所有人都缺铁呢?

下面是一篇专题文章,相信大家包括响石潭读了后会对这个酱油加铁的意义有所认识。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同时加铁吃酱油?我个人觉得有待商榷。更何况有专家认为铁过量和癌症乃至中风等疾病相关。当然,或许这是一家之言吧,毕竟国家推行,自然有其道理。权且这样认为吧。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世界及我国当前主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早在1995年,联合国WHO/FA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联合委员会建议,把EDTA铁钠作为一种新型营养添加剂;1999年经我国卫生部批准EDTA铁钠作为新增营养强化剂;2001年国务院批准了在贫困地区开展“消除铁缺乏行动”,改善国家公众营养;2002年卫生部批准将EDTA铁钠用于酱油强化;2003年中国得到全球改善营养联盟(GAIN)的资助,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利用铁强化酱油改善我国居民缺铁性贫血”项目;2004年10月8日卫生部启动了“铁强化酱油项目实施行动计划”,目标是5年内使铁强化酱油的覆盖人群达到3.6亿,并使其中1.29亿的高危人群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下降30%。

国内部分省市为了降低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制定了“铁强化酱油”市场推广行动。这是继“食盐补碘”工程之后,我国开始推广的又一个以“铁强化酱油”为主的“补铁”的营养工程。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总量约4g5g,其中2/3为功能性铁,1/3为储存性铁。人的新陈代谢、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妇女的经期和孕期等都会消耗一定量的铁,所以必需每天不断地补充。

2000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食物营养监测说明,城市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12.3%,农村为26.7%,其缺铁高峰年龄为6个月。农村6个月的儿童贫血率可达50%,孕妇贫血是婴儿贫血的直接原因。据1998年监测,育龄妇女贫血率平均为36.6%,其中城市为27.5%,农村为41.2%;贫血母亲的儿童患贫血的危险是非贫血母亲的儿童的1.5~1.7倍。

缺铁性贫血的后果是导致人群健康水平低下,儿童缺铁会影响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表现为认知功能、学习能力均受损,学习成绩下降,身高低于同年龄组健康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生病(如发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和腹泻的危险增加);妇女缺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弱无力、工作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成人缺铁,劳动生产率下降5%~17%。如果能对铁缺乏加以预防,获得的人群健康效果和经济效益是可预见的。到2010年,假如缺铁性贫血能减少30%,那么由于成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带来价值1070亿人民币的可观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