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眼下正处在三伏高温期间,大小医院内,到处可以看到用“三伏贴”治疗的患者,有的医院一上午就有500多人过来就诊。近日,网络名人方舟子称,夏贴膏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不会让人的身体发生奇迹般的改变,贴“三伏贴”是一种“迷信的做法”和“荒唐的做法”,最多提供心理安慰。对于这个观点,南京中医专家则认为,方舟子说得“驴唇不对马嘴”。
方舟子:
敷“三伏贴”是“荒唐的做法”
据有关报道称,方舟子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2互动百科用户大会上表示,敷“三伏贴”是一种“迷信的做法”和“荒唐的做法”。
他对“三伏贴”提出了3点质疑:第一,贴在皮肤上的药物能不能进入身体?他认为,事实上皮肤对很多种药物并不能吸收;第二,即使药物能够通过皮肤进入身体,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他分析说,药物要想起到治病的效果,必须达到一定浓度。在皮肤上贴药物,人体能够吸收的量非常小,不可能达到治病所需的药物浓度;第三,即使达到所需的药物浓度,是不是能够在几个月后的冬天治病?他认为,“三伏贴”希望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这种说法缺乏说服力,药物一般只能对身体的现状起作用,实践中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三伏贴”到冬天还能发挥疗效。
昨天,快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方舟子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赞同,甚至有部分从事中医的人也承认这里面有点“说不清楚”。南京一位儿科专家说,听说过中医的“三伏贴”等冬病夏治的方法,但是西医没有什么穴位之说,所以对冬病夏治不好评论,但至少有一点,中医拿不出有效的科学证据证明其真的有效果。
南京专家:
谁说“三伏贴”是通过药物起作用的?
昨天,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张树剑教授,在微博上反驳方舟子的观点:“方先生经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言论,近来又来批评三伏贴了。其依据是药物一般不会经皮肤吸收,即使能吸收也未必达到浓度,即使能达到浓度也不可能持续到冬天。谁说三伏贴是通过药物起作用的?其原理是通过药物刺激体表,与药物的关系不大。从这一角度批评三伏贴,真是驴唇不对马嘴。”
三伏贴不是吸收药物
张树剑告诉快报记者,“三伏贴”属于天灸的范畴。所谓天灸,就是用刺激性的药物涂在体表,令皮肤发泡,看上去好像是用艾炷烤灼的灸疮,故称天灸。在初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用药物,如斑蝥、白芥子、延胡索、吴茱蓃等,研末用醋调敷在大椎、肺俞、定喘等穴位上,令皮肤发泡,用以治疗哮喘与慢支。每年的三伏,全国各地中医院基本上都开展“三伏贴”的项目,诊室门口往往排成长队,也是中医院的一大特色。“三伏贴”的本质是刺激穴位,与药物关系不大,可以在家用生姜泥、蒜泥敷贴也行。冬病夏治是一种治未病的方法,其基本的理论依据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对此也不必拘泥,用药寒热与否,要看病情的特点。“三伏贴”也未必一定在入伏的第一天,错过那一天也无妨。“关键是方舟子质疑的角度错了,三伏贴是通过药物发热,刺激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而不是吸收药物。”
相当于“反季节购物”
张树剑说,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容易得的病在夏天治疗,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等,这些病多在冬天发病,在夏天自行缓解。医者反其道而行之,在夏天不发病的时候,给予治疗,以期提前预防,令疾病在冬天减轻。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就相当于“反季节购物”,冬天的衣服夏天买,可以节约成本。
他说,中医的理论基础有很大程度的自然哲学的成分,无论是平时的生活还是得病之后的治疗,都要遵照自然规律。中医的治疗方向就是令人体与自然和谐,冬病夏治的理念就是这一思维方式的典型。
“冬天易发,夏天缓解的疾病,其病因多在于寒。寒则热之,这是很朴素的思路,看上去好像没有高深的科学道理,不太像纯粹的科学,但这属于自然界的公理,不需要证明的基本规则,身体寒冷了就要烤火,这个还需要证明吗?中医的魅力也在于此,从生活中来看,是生活的艺术与法则,会生活就会中医。任何领域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越朴素越真实,越简单越科学。”
医院探访
一上午最多500多人来“敷贴”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市中医院冬病夏治病门诊专区,医生许大可正在给一位患者针灸,他笑着说:“你来晚了,一般早晨十点前来敷三伏贴的比较多,因为中医认为十点前阳气最盛,下午一般人就很少了。”眼下是中伏,“三伏贴”最火的时候,一般是在刚入初伏的头三天。“当时我记得一上午就有500多人来治疗,儿科那里还有不少,三伏贴对治疗儿童哮喘有着很好的疗效。”
记者算了一下,三伏贴一般是按照穴位来收费的,不同的疾病对应着不同的穴位,每个穴位平均收费40~50元,而“三伏贴”一般要500元左右,与吃药调理相比,还是十分便宜的,很受患者的欢迎。
据了解,目前全南京无论是省中医院、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还是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基本都开展了“三伏贴”的治疗项目,而一些社区医院也陆续开展了,每年接受治疗的患者保守估计也有近万人次了。
“方舟子是用西医的眼光,去看待中医,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所以中医方面是很不认同的,但是我小时候用过,我觉得我有发言权,确实是有效果的。”令记者意外的是,许大可自己就是因为“三伏贴”治疗有效而走上了从医之路,他说:“我小时候就有过敏性哮喘,一旦跑起来,就接不上气,咳的痰都是白色泡沫状的,吃西药只能缓解症状,但没有办法根治。后来就敷了三伏贴,第一次敷过后,穴位上都起红点了,眼睛还直流眼泪,中医说这就是让体内寒气散发。在中医理论里,哮喘是因为肾气不足,不能够摄纳呼吸。后来通过三年的治疗,哮喘大为好转,现在已基本上不发病了。”
许大可说,那么多患者说有效果,这点是没有办法做假的。
中医反思
“社会上宣传得确实有点过头”
对于目前全社会“一窝蜂”地开展“三伏贴”的现象,张树剑坦承,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现在社会上宣传得有点过头了,其实“三伏贴”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南京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陆瑾也指出,冬病夏治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阴虚火旺、阳盛、湿热等火热证是不适合的。同一种疾病, 会有不同的症型,有些症型也不适合冬病夏治。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分别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其中只有寒痰犯肺型咳喘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会达到明显的疗效。市民在冬病夏治前一定要准确了解自己的病因后再对症治疗,如果自己擅自买药敷贴,又没有相关的医学经验和知识,很可能会起相反效果。
一般来说,以下人群不适宜冬病夏治:孕妇;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患者;对贴敷药物及胶布有明显皮肤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哮喘正在发作者、咳嗽剧烈、发热的病人等)应禁用或慎用;冬病夏治敷贴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阳盛、湿热等火热证都不适合。
方舟子对中医的质疑,其实已经不止一次了,这也在促使中医届人士的反思。张树剑说,现在学院里也在开展一些科学研究,争取从实验数据上去证实中医的有效。
一位专家表示,目前的中医发展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的中医世家出身的医生,也不得不转向“中西医结合”的路子上去。而在许多“伪中医”的影响和冲击下,正统中医“躺着中枪”的事情就经常发生了,这其实是伤害了中医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