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传播又称人际交流或亲身传播,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这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的最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健康教育的人际传播包括二人传播(咨询,访谈等),公众传播(讲演,讲课等),以及小群体传播(小组讨论,自我导向学习,同伴教育等)。首先响石潭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下人家传播的基本沟通技巧。
1.开场与结束技巧
人际传播形式无论是访谈、咨询、演讲、授课或讨论等,在交流开始与结束时,都要有或短或长的开场白与结束语。
2.说话技巧
人类语言是信息传播的基本符号之一。它是由“语言+说话”两部分组成的,前者是语言行为的核心,后者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说话技巧的关键是如何能以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信息。
(1)寻求共同点,认真仔细地观察、尽量理解对方心态、避免不同或忌讳之处,“言在当言处,观在细微中”。
(2)力求讲普通话,但在民族地区和基层农村,则应“入乡随俗”,学习使用当地语言。
(3)适当重复主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词句,谈话内容及概念要简单明确。
(4)使用简单句和通用词语,避免不易理解的术语和方言俚语。
(5)正确运用语音、语调、重音和停顿等技巧。
(6)必要时,运用图画、模型来辅助谈话。
(7)及时取得反馈。
3.听话技巧
这里所指的“听”,不是生理技能的“听力”而是对接收到的信息所做的一种积极能动的心理反应,是有效地听取对方的讲话。一通过主动参与、避免造成中断、注意观察和总结要点等技巧,有意识地听清和了解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句及表达方法,观察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内容,来了解说话人的真正含义和感情。
被注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欲望,大多数人渴望获得周围人的注意。设想你衣食无优,却没有被注意,无法被看到、被听到或与人沟通,这无异于一种折磨。
(1)在听对方说话时要专心“倾耳细听”,身体稍微前倾,目视对方。
(2)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必要时可以适当地引导。
(3)要适时地作出恰当的反应,以回应对方的讲话,如点头或说“唔”、“嗯”。
(4)善于听出“话外音”、“潜台词”,有时需要小结或进一步明确证实对方所说或表达的意愿。
4.问话技巧
问话的目的在于打开“话匣子”,获得真实、准确、可信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沟通。一个问题如何问,常比问什么重要得多。问话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封闭型问题:适用于在已经集中限定的范围内,希望迅速得到需要证实的确切答复的场合,要求对方作出简短而准确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2)开放型问题:给对方以思考和判断的余地,有助于坦率地表达个人意见和作出解释,适用于交流活动能够继续下去,并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反馈答案的场合。
(3)倾向型(诱导性、暗示性)问题:是指提问者把重要人物、团体或自己的观点强加在问话里,有暗示或诱导对方按“有希望的倾向”作出答案的问题。
(4)试探型问题:估测到某种结果的问题。
(5)索究型问题:针对已经获得的开放型、封闭型问题的回答,使得对方用“为什么”来向回答者追索究竟和原因的问题。
(6)复合型问题:一个问话中包括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使得对方感到不知如何回答,常容易顾此失彼,难免遗漏。
5.反馈技巧
反馈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是传播要素之一。反馈及时,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及时取得反馈,使营养教育者得以了解教育对象的知、信、行的状况,及对营养教育的教学计划、内容、形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6.非语言传播
非语言传播是指除语言外,还可以通过视、听、触等感官,借助于手势、姿势、音容笑貌等非语言符号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分享。非语言传播技巧是人类杜会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专家估计,在二人传播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的。交谈双方的相互理解,语言的作用仅占7%,语调占38%,而表情却占55%。非语言传播可以加强和扩大,或者也可否定语言符号传递的信息。
①动态体语: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与注视方向、触摸等,如“会心一笑”。
②静态体语:包括姿势、人际距离、仪表形象等。
③类语言:如有情感的惊讶声、惊喜声、感叹声、呻吟声、懊悔声、口哨声等。
④时空语言
时间语言:如提前到达、准时赴约,表示重视。若老师无故不到、姗姗来迟、匆匆早退,就会影响学员对该老师的威信及学习的效果。
空间语言:包括交流环境、相对位置和人际距离等。
7.观察技巧
用心用眼,细心品味,全面观察,收集和捕捉交流中的各种信息。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动作、周围人物与环境的细微变化,体察言外之意,听出弦外之音,发现深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及不便明说的含义或掩盖的事物、现象,以利于对情况或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