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发布于2012-11-18 09:05:21 学习 阅读 3706 评论 0 字数 2067 #五味百科 #教学相长 #医院工作
一、服膏时间
按照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养精蓄锐,人类亦要顺应自然,藏精固本。此时服用一些滋补肾脏的药物,有利于肾的藏精功能,提升来年春天新一轮的生发机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所以民间素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俗语,因此,冬季是补益的最佳时间。
补益手段不外乎食补与药补,而服用膏方是药补的常用方法。膏剂黏稠,在体内吸收慢,停留时间长,比其他剂型能更好地发挥滋补作用,达到调养机体,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养颜抗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整个冬天何时服用为最佳时间呢?一般来说从冬至日起大约50天左右时间,也就是冬至以后的“头九”到“六九”,即冬至后的第一个九天为“头九”,第十天到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或者服至立春节结束。如果一个冬天准备服两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
服用膏方的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几种。以滋补强身为主的膏方应空腹服用,如《本草经》所说:“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有胃肠道疾病或脾胃功能欠佳者,宜在饭前1小时服;有心、肺等疾病者,宜在饭后15-30分钟服;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膏方宜在睡前30-60分钟服。有特殊治疗效果的膏方应遵医嘱服用。
二、服膏方法
膏方的服用方法可分为冲服、调服、噙化三种。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隔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
冲服,即取适量药膏放杯中,将沸水冲入,搅拌使之溶化后服下。若方中用熟地、山茱萸肉、巴戟天肉等滋腻药较多,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药膏粘稠较难烊化,可用开水炖烊后再服,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调服,可在膏方加黄酒或水,用碗、杯隔水炖热,调好和匀后服下。
噙化,也称“含化”,将药膏含在口中,慢慢下咽,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用的青果膏等。
三、服用剂量
膏方服药的剂量,应根据膏方的特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病人体质等情况而定。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合20-30g)。将膏方储存在密闭的瓷罐中,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放置4℃~8℃的低温冰箱中,每日清晨取一汤匙开水冲服。
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如遇暖冬气温回升,应定期(7-10天)隔水高温蒸烊,但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烊,这样容易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药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每天服用膏方时,最好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也可按病情需要的医嘱,用少量黄酒冲服。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药性决定,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膏方药物分峻烈、缓和的不同。性质缓和的膏方,用量可稍大;凡峻烈膏方,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轻病、慢性病,膏方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膏方用量可适当增加。
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膏方剂量上也应有差别。
老年人的膏方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质强的膏方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病人;妇女膏方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及产后,又应小于平时。膏方的服用时间较长,其用法需要医生指导。
此外,在服用膏方期间,如遇感冒发热、咳嗽痰多、食欲减退、伤风感冒、伤食腹泻等情况,也应暂时停服膏方,待上述症状好转后再予服用。
四、注意事项
1、服药时感冒,突发急性疾病,或服用膏方后舌苔厚腻者,应暂停服用。宜选用汤剂以理气和中,运脾化湿,并治疗当时患者的主要矛盾,此亦急者治标之意。
2、病人服用膏方后自觉不适,如腹胀、食少,应分析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湿邪中阻。或脾胃虚弱之候,并减量服用膏方,可同时配全运脾化湿方,以帮助消化。
3、服用膏方后出现腹泻,应注意膏方是否过于滋腻,或含有通便作用的药物,可减量并改为饭后服用。必要时停服,另以健脾助运中药调理,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
4、服用膏方后出现上火现象,如齿龈、鼻腔出血,面赤生火,应分析患者是否属热性体质,膏方是否过于温燥,宜减量服用,并可用清热泻火中药煎汤代饮,冲服膏方。
5、某些常膏方的中药,如何首乌、补骨脂、川楝子、黄药子等,对一些特殊体质的患者容易引起肝功能异常,故长期服用出现食欲减退、目黄或有药物性肝炎病史者尤要注意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生肝功能损害,应立即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
6、服用膏方后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应立即停药,并相应处理。
7、服药期间,如遇大不便不通、小便不利、热性疮疡红肿热痛等邪气壅实、闭阻不通、实热肉盛时应暂时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