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各自为战让人担忧
团队服务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病管理的常见模式。这样的模式看似很合理,但实际操作后却衍生出团队成员“分工不均、各自为战”的问题。
举个现实的例子,慢病管理中该由谁负责随访,谁负责录入数据。或许有人会说,当然是医生随访,护士录入。刚开始时,大家确实是这样干的,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发现随访远比录入数据轻松得多,像量血压、测血糖这样的活,谁都能干。而且现在的考核也重视电子档案的录入,忽视随访质量,只要电子档案完整,基本上就能通过考核。
因此很多人这样认为,只要会量血压、测血糖,会用电脑,即使没有医学背景也能做慢病管理。于是团队内部就产生了矛盾,为了公平,团队成员便将原本共同管理的一个小区分成若干片儿,各自独立管理,团队模式“名存实亡”。
分开管理难保完整治疗
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公共卫生与门诊医疗分开管理,即全科医生平时在门诊出诊,每周排一个社区班,专门进行慢病管理。这样做,表面上看也十分合理,其实效果并不好。
首先,患者还是习惯去门诊开药,希望自己的疾病能得到同一个医生长期连续的管理。而门诊医生是轮班制,同一个患者经常会碰到不同的医生,由于医生对患者的情况缺乏连续了解,或是水平有差别,很难保证患者阶段性治疗计划的完整实施。我曾经接诊过一名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给他开了处方,可患者后几次来的时候,恰好我不在,其他医生就改了处方,结果导致这名患者一个月内被更改了三次用药。
其次,全科医生更愿意把慢病管理和日常门诊工作结合起来,而不是门诊和慢病管理“两张皮”。现实工作中,门诊的电脑进不了慢病管理系统,专门用来做慢病管理的电脑不让装处方录入软件,人为地把这两项工作分开了。
坚持基本医疗的核心地位
无论采取何种服务模式,都要坚持基本医疗的核心地位。现在的慢病随访为什么难进行?因为我们只能量血压,测血糖,久而久之,老百姓就不愿意来了。没有基本医疗做支撑,慢病随访将无法进行。建议上级部门一定要重视基本医疗,扩大基本药物种类,放宽全科医生执业范围,提高全科医生从事基本医疗的收入。还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在制定考核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实际,不要制定过高过死的目标,给全科医生一定的自主权。
(作者张剑,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向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