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放假,信手翻了几页买了好几个月的书,《遇见未知的自己》。没想到就停不下来,不管是文字还是插图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许这就是一种能量的振荡,一种同频。
曾几何时,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时候知道有什么本我、超我之类的词语,还有潜意识等。读张德芬这本书,感觉又是一次心理学课程。不过作者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我们读起来不会那么的吃力。而且能够随着故事主人公的情节推进,一步步的熟悉和掌握如何认知真我。
读罢,合上书本。有多少还沉浸在我的脑海中呢?我扳手指算了算,居然数不出来。或许,要用数量来衡量知识的多少本身就是一种错,是对知识的一种亵渎。而《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传递给我们本身也不能称之为知识,而应该是一种思想上面的启迪和开悟,让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了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周遭,审视……
不由得又想起了老人,想起了那一圈圈的圆。从真我开始,那份爱/喜悦/和平的原生态,那份人之初,性本善。再返观内照我们的自身,身体需要联结,情绪需要臣服,思想需要定静,身份认同需要觉察。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固定思维,跳出自己身上厚厚的盔甲,站在外围来看看我们到底是被什么盔甲所束缚?是被什么固定思维所禁锢?而我们的本心又是什么?
一本读完,想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气血阴阳和五行。突然觉得书本里面若菱的一些感悟和中医的理论是多么的契合。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其实就是一气分阴阳,阴阳生五行。而这个原始的一是什么?是道,也是精。所谓精化气,气成形。原始的本我就是精,精能化神,精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所以要找到我们的本我,要贴近我们的本我,就是固护我们的精气,积精全神,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证。反之,精亏神疲,精亡神散。也就是要调和我们的阴阳,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实,阴平阳秘的状态,不就是爱、喜悦、和平么?
寻找真我,做到身体的联结。就是要调整我们的五脏平衡。五脏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绝不是单纯的各自为政。中医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就是形神兼备。我们需要调整五脏气血阴阳,气血阴阳由直接影响着我们整体机能以及精气神的状态。
寻找真我,做到情绪等臣服。就是要具有中医网开一面的思维。凡事给贼邪留有出路,达邪外出,而不是闭门留寇。就是要接受我们此刻的五脏情致状态,让我们在不同的阴阳程度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而不去苛求固有的那个平衡点。我们要接受情绪的可变性,接受自己的不良情绪。要明白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
寻找真我,做到思想的定静。《灵枢·本神》中说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我们的思想源头是我们的心对事物的看法、印象以及与之形成的思想、认识。要思想定静,就是要回到思想的本源,当我们反思我们思想正确与否的时候,进入定静,抛开我们的思想本身。以旁观者的身份和角度审视和观察,再次看看那个原始的“物”。我们会有不同的发现,从而主动控制精神活动、适应外界环境。
寻找真我,做到身份认同的觉察。就是要明白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我们的金钱、容貌、职位等等都是外在的气,这些气和外感六淫邪气同宗,只是有着一个华丽的包装而已。最后你会发现他们一旦发生传变就会逐个影响我们的五志,带给我们“怒、喜、思、悲、恐”的不同情绪困扰。我们需要明白这些都是外在的一种气,而如何驾驭这些气,使之不传化为邪气。那就需要我们强大的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总之,寻找真我,遇见未知的自己,就是要让我们积精全深,形神合一,就是要能够阴平阳秘。当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遇见未知的自己》不是读一遍就能够理解和领悟的,需要放置席案,时常阅读,不断领悟。
一本好书,一个良师益友,推荐大家阅读。如果你正被各种烦恼困扰,不然读一读这本书。或许,可以给你开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