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读完戴尔卡耐基所著作的《林肯外传》,近乎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感觉读完。想到了书中的一句话:“当他走路时,忧郁似乎从他身上滴落下来!”这是何等的忧郁,这就是林肯。
合上全书,238页。似乎每一页都在倾诉林肯的忧郁,一个偏执赤诚,仁者爱人以及卑微婚姻的形象涌上心头。本书作者卡耐基走遍了林肯生活过的每一处地方,走访与林肯有交集的每一个人,甚至在林肯用过的书桌上写着书稿。一遍遍的与林肯心灵交织,一次次的与林肯隔空对话。那么真切,那么幽怨。
一、偏执赤诚:林肯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喜爱,对于法律知识酷爱乃至于情人安妮的深情,无疑都充满了偏执和赤诚。他不修边幅,不在意生活中的细节,但对于他所热爱的人和事物乃至书籍,则可以几个小时不眠不休阅读,则可以一辈子去热爱与怀念。 他的每一步脚印,都有着与书本不可分割的印痕。当他读到对他特别有吸引力的段落时,若没有纸张他总是用炭写在木板上。后来他做了一本粗略的抄写簿,用羽毛笔和浆果汁制成的墨水,写下所有他喜欢的词句。他随身携带这本抄写簿,用心研习直到他能够背诵许多长诗或词句。
对于安妮的爱情,贯穿林肯终生。虽然安妮过早的离世,虽然林肯有着夫人和孩子。无疑,安妮在林肯心中必然有着厚重的地位。安妮去世那段时间,文中有一段描写林肯痛不欲生的情形。“每天他总要走5英里路程到埋葬安妮的康特公墓。有时他在那里坐的太久,以致朋友们焦急,就去把他带回家来。遇到有暴风雨,他便恸哭,因他不忍心雨水打落在她的坟墓上”。有这样一首诗,《死亡》:
希望、失望、欢乐和忧伤,混成一片,不拘阴晴;
微笑、泪珠、高歌和悼曲,彼此追逐,有如白浪。
转瞬之时,一息之间,如花美眷,竟成尸朽,朝藏金屋,夕卧青冢。
嗟尔浮生,何骄之有?
不管南北战争的起因为何,林肯始终坚信着“内部分裂而敌对的家庭,必然不能持久”的理念。当总统之前“我相信政府不能长期容忍一半蓄奴,一半自由的状态。我不希望联邦土崩瓦解,我不希望家庭毁灭,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全国应该完全一致,蓄奴或自由。”而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宣称战争“不是为了任何征服或者镇压目的,不是为了推翻或干涉南部诸州的权利和现存制度,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保存联邦。”
在战争第二阶段,林肯改变了回避奴隶制的策略,毅然宣布解放奴隶。1862年9月22日,林肯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为了取得战争胜利所采取措施,为了更好地保存联邦。
二、仁者爱人:在做律师期间,在面对南北战争期间,他时刻能够换位思考,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无疑这是一种仁。有人因胆怯逃跑而被判枪毙时,林肯愿意赦免他的罪!他说:“假若我自己上了战场,我也不敢保证我是否能不弃枪而逃。”有志愿兵因想家而逃跑时,“唔,我看不出枪毙对他有什么好处!”有个筋疲力尽的佛蒙特州的农家子弟,因放哨时睡觉而被判死刑。“或许我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呢!”林肯总是这样说,也是赦免了他。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 -- we can not consecrate -- we can not hallow -- 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 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 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 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 -- 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 -- 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 -- 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无名将士长眠处,寂寞无人草自春。1863年11月19日,葛底斯堡为了纪念在葛底斯堡战役中牺牲的将士,林肯要为国家公墓揭幕。葛底斯堡演讲,可谓是美国最伟大的演讲。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保佑下得到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与此同时,同年伦敦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出生于法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美国出生。在亚洲,日本的1863年仍嫌陈旧,但新的思想正在萌芽。这一年是清同治二年,石达开因不满太平天国内部倾轧,率队出征。次年,天京陷落。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为晚清续命成功,后人称之为“同治中兴”。
三、卑微幽默:书中详细描写了林肯和玛丽的婚姻。林肯的逃婚,以及无奈的结婚,到二十多年的痛苦婚姻。时刻表现出林肯对于婚姻的无奈,对于妻子玛丽的容忍。或许这就是对家人的一种卑微吧。这个女人脾气暴躁,虚荣善妒,各种嫌弃自己的丈夫,一点都不知道尊重别人。她不允许自己的丈夫单独和一个女的在一起。她不分场合随时都会大吵大闹,泼妇般对丈夫各种辱骂指责。正如书中说到“林肯毕生的悲剧,不是他被暗杀,而是他的婚姻。当布斯开枪时,林肯不晓得是怎么回事,但23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坐食赫登所谓的不幸婚姻的苦果。”
林肯逃婚后3个星期,便写了他毕生最凄惨的一封信,给他的法律事业伙伴:
我现在是人间最惨的人。假使我将内心的忧愁,平均分给世人,恐怕全世界再也不出一张笑脸了。以后我是否还能快乐,不得而知。我怕是做不到了,但要我继续生活在目前的状况下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假如我的心境不能好转,还不如一死了之。
和林肯的婚姻卑微不同,他是非常幽默且擅长讲笑话的。看到有趣的,会立马从床上蹦起来,讲给别人听。喜欢听人讲好笑的故事,并且不分场合的乐于与人分享。做律师的时候,在法庭上,讲有趣的故事,连他的敌对方,都会捧腹大笑。做了总统,他会突然中断严肃的内阁会议,给他家分享一个他刚听到的有趣的故事,自己笑着从椅子上掉下来。
美国内战于1865年4月9日结束,南方正式宣告投降。6天之后,林肯遇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刺杀的总统。正如《麦克白》里面的一段:邓肯已入坟,经过人生阵阵热病后,他已熟睡。叛逆已下其毒手;刀剑、毒药、奸仆、敌国战争、任何事物,再不能伤害他了。林肯遇害后,四个士兵把他抬起来,两个抬肩,两个抬脚,扛着他那副细长的身体,走出戏院,过了街道。他的伤口流出鲜血,染红了街道。人们跪下,以手帕来蘸血——这些手帕他们将毕生视为至宝,传给子孙。
合上书,长叹一声。林肯是忧郁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忧郁。卡尔·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极其罕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