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翻了下西城区相关志略,查看了一下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历史。每一个机构都是一首诗,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好。成都市人民政府单位公开专栏中,记录到:成都市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中心地处成都市青羊区人民中路二段25号,外贸大厦裙楼。中心面积2500平方米,设全科门诊,有康复病床(位)50张。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我中心专业对口辅导医院,负责指导中心医疗技术工作。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我中心双向转诊医疗单位。

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中心始终坚持“公卫是根,医疗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向,认真贯彻“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优质便捷,综合服务”的宗旨,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全程的社区卫生服务。

回看《西城区志》、《西城区卫生志》,里面记录按照年代顺序响石潭整理如下:

1953年,由个体开业医生联合建立第三区长顺中街联合诊所,有木结构平房2间约40平方米,有人员6人(全系中医人员),罗蕴山任诊所主任。1953年设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并完成区卫生科的妇幼保健,防疫工作任务。

1954年,诊所迁北商业街口设中药配方部,蔡昌寿任诊所主任。1954年在西马棚街添木结构平房16间,约300平方米。1954年开设中药房。1954年日门诊量30人次左右。

1956年诊所有人员8人,其中中医5人,西医3人。

1957年迁址长发街口,更名“长顺下街联合诊所”,增购长发街口木制二层楼房共10余间房屋作西医部,负责人潘思素。1957年增设西医内科、西药房。

1958年建化验室。

1959年迁址东马棚衡,更名“西城区黄瓦公社卫生院”有人员47人,陈家秀任院长。1959年建住院部,设病床15张。

1960年增设针灸室,伙食团。日门诊294人次,年收治入院14人。

1961年与东门街骨科医院合并成立黄瓦公社医院。1961年开设西医外科。

1962年与骨科医院分开,改名东马棚街联合诊所。年门诊33521人次,年收治入院69人。

1964年迁址骡马市街148号,更名“西城区人民中路卫生院“,有砖木结构平房24间。有人员68人,王秀蓉任院长,医院设置病床14张。1964年以前只有听诊器等简单设备,1964年购显微镜1台。

1967年开设病床40张。

1971年开设口腔科。

1972年开设妇产科,1984年撤销。

1973年,卫生院成立“革命委员会”,迟培华任主任。

1975年有人员74人,其中中医药人员23人,西医药人员23人,其它初级技术人员18人,开设病床29张。

1977年设立简易外科手术室。

1978年恢复西城区人民中路卫生院名称。全院年门诊120777人次,年收治入院339人,医院出席“成都市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会”。

1980年开设五官科。年门诊113473人次,年收住院病人234人,医院住院部获得西城区科委发的“中西医治疗晚期肺心病”科技成果奖。

1982年设立放射科、心电图,超声波室。

1984年修建三楼一底住院部楼房一幢,使用面积573平方米。

1985年,医院更名为“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2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1027.97平方米,其中后勤设施总面积149平方米,门诊部面积336平方米,住院部面积573平方米。全院有人员68人,其中西医主治医师1人,中医师7人,中药师1人,西医师4人,中医士3人,中药士7人,西医士6人,药剂士3人,护士6人,检验士1人。设病床54张,设科室16个,李桪森任院长。1985年检验科增设生化室。

1985全年门诊49334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8人,出院27人,其中治愈11人,好转12人,死亡2人。收治病种中,呼吸系统疾病占40.4%,循环系统疾病占21.2%,消化系统疾病占17.75%,内分泌系统疾病占2.79%,血液系统疾病占1.76%,肿瘤占7.3%,平均病床使用率为95.3%。

1988年,解放中路医院并入,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分院,地址在酱园公所街,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1990年,中西医结合医院占地面积1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职工97人,其中医技人员60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8人),有病床88张,年住院量1081人次。

1991年,青羊区第三人民医院。

《青羊区志 1991-2005》里面记录:

青羊区第三人民医院位于人民中路2段27号。医院原名成都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于1953年,是一所综合性基层医院。医院有职工149人,其中医技人员121人,中级以上25人,设病床70张,有内、妇、五官、口腔、针按等28个科室,有一批较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医院以心血管呼吸、消化、神内、老年病治疗为特色。

《成都晚报》2006年06月19日记录:

昨日记者获悉,全市首家区级惠民医院——青羊区惠民医院目前已经建成,青羊区内的低保人群不但每人每年可以享受100元至5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金,双向转诊减免“门槛费”,低保人群住院还可以报销60%的费用,且无起付费用,但救助对象在1年内享受的医疗救助总额不得超过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