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石潭 发布于2010-01-12 12:08:34 活着 阅读 1380 评论 0 字数 2189 #五味百科 #学生时代
生活在终南山里的人大概都知道,他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这座山岭曾经养育了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祖先是秦人。但是有一件事他们未必都很清楚,那就是这些被称之为秦人的人后来又翻天覆地地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古老的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直到公元一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当这座横亘在中国大地之上,绵延1600多公里的山脉告别“万世之宗”的昆仑山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奔向中原大地的漫漫征程。途中,一座座高峻的山岭又加入到秦岭逶迤东进的阵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山系,它西起甘肃,穿越陕西,东至河南,最终把中国大陆一分而为南北两半。 一座非凡的山脉,必然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截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那么,在中国大陆上真正意义的南北方分界线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呢?终于,科学家们一致认定,以秦岭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这条不同凡响的横线,就是位于中国大陆南北中轴线上的秦岭和淮河。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而秦岭以南与关中地区仅一山之隔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春意融融。人们忙碌着撒网捕鱼,播种收获,尽情享受阳春三月般的舒适与温暖。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而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百花吐艳,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而这一切秦岭山脉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一座山脉居然能够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其地位的显赫足以令人崇拜。而还是这同一座山脉,孕育滋养出一个日后创立千秋伟业,统一全中国的古老族群,面对这时的秦岭恐怕任何人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了。这个由秦岭庇护的古老族群,也就是两千多年前被称之为秦人的人,从秦岭出发历经五百多年的漫漫征程,在华夏大地上掀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最终改变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帷幕。 周孝王时期,秦先祖伯益第十一代孙非子牧马有功,经历二三百年失姓亡国屈辱的秦人,终于恢复了被剥夺的赢姓,跻身西周贵族行列。公元前763年的华夏大地上,春秋争霸的大幕徐徐拉开。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摧枯拉朽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一年,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做出一个大胆的举措,他要把秦人都城,从西汉水上游的西陲,迁往宝鸡境内凤翔县长青镇,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其中背后的意图是迈出了挺进关中,觊觎中原的关键性一步。秦文公貌似小心翼翼的向东推进,对秦人和中国历史来说,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岭庞大而绵延的身躯,以略带弧形的走势把富饶的关中平原揽于怀抱,而秦岭高大险峻的层层山峦,又有效地阻隔了来自东南方向的刀兵威胁。如果说秦岭为秦人在关中的聚集形成了安全之势,那么纵灌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水就成为了秦人立足关中的生存之本。秦文公进入关中之后,秦人就开始从半农半牧时代,一跃而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到了秦穆公时期,强大的农业基础,使秦国脱颖而出,跻身春秋五霸行列。公元前647年,秦国近邻晋国遭遇饥荒,国内粮仓十室九空。晋惠公向秦穆公求救,购买粮食,以度荒年。据《左传》记载,当时秦国向晋国运送粮食的船只,从秦都雍城出发,沿渭水东进,再转陆路和漕运,抵达晋国。八百里路程,运送粮食的船队白帆相望,首尾相接。秦人就是用这样的历史事实为后人留下了“秦晋之好”的典故。其实,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文公并不是在关中平原的土地上播下种子的第一人,早在他3000多年之前,生活在浐河和灞河冲积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人,就已经在这里种植关中平原最早的粟和油菜了。而与半坡人不谋而合的是,生活在西秦岭的大地湾人,也在距今8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以黍为辅助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