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已经立秋,但是在医院依然可以看到有很多人患了痢疾。痢疾主要发生在夏秋之交,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要表现,但临床症状轻重差异较大。今天响石潭主要说一下痢疾的中医治疗。

  首先我们说一下痢疾的病因,在中医在看痢疾主要是时邪疫毒或者饮食不节引起。时邪疫毒时邪,主要指感受暑湿热之邪。而饮食不节一是指平素饮食过于肥甘厚味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二是指食用馊腐不洁的食物,疫邪病毒从口而人,积滞腐败于肠间,发为痢疾。

  对于痢疾的中医治疗,我们需要始终把握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顾护胃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赤多者重用血药,白多者重用气药。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痢疾的辩证治疗,这是中医的特色。在临床上响石潭遇到很多患者,以为中医的方子任何人都可以吃。其实,别人吃了见效的方子,你来吃就不见得有效。中医需要辨证论治,讲究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用药亦不同。

  湿热痢: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也可用成药香连丸治疗。

  疫毒痢:发病急骤,腹痛剧烈,里急后重频繁,痢下鲜紫脓血,呕吐频繁,寒战壮热,头痛烦躁,精神极其痿靡,甚至四肢厥冷,神志昏蒙,或神昏不清,惊厥抽搐,瞳仁大小不等,舌质红绛,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清肠。

  方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也可用白头翁汤加大黄等,煎水保留灌肠配合治疗,以增强涤泻邪毒之功效。若厥脱、神昏、惊厥同时出现者,则最为险候,必须采用综合性抢救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挽其危急。

  寒湿痢: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亦可用大蒜烧熟食用治疗。

  虚寒痢:久痢缠绵不已,痢下赤白清稀或白色粘冻,无腥臭,甚则滑脱不禁,腹部隐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或虚坐努责,便后更甚,食少神疲,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也可配合成药理中丸、归脾丸治疗。

  休息痢: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劳累而诱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有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一般不及初痢、暴痢程度重。休止时,常有腹胀食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若久痢伤阴,或素体阴虚,阴液亏虚,余邪未净,阴虚作痢,痢下赤白,或下鲜血粘稠,虚坐努责,量少难出,午后低热,口干心烦,舌红绛或光红,治宜养阴清肠,方用驻车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