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通常内服膏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在药房买到的现成膏方药,如治疗咳嗽的“枇杷膏”,治疗痛经的“益母膏”,治疗体虚多病的“十全大补膏”等,这一类膏方药,大多药物组成简单,作用单纯。另一种是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经过医生全面诊断和辨证以后处定的膏方,一般应该先采用汤剂处方诊治服用一段时间,确定有效之后,将有效处方的用量增大10-15倍以上,即成为一次拟定的膏方剂量,一料膏方的剂量大致在1000克以上,可熬出膏滋1400克左右。

浸泡:一料膏方有几十种药材,最重可达十几公斤,浸泡到位才能把药性泡出来。每个膏方药材都要浸泡1~1.5个小时,而且水面必须没过药材10厘米以上贵稀药材要提前12小时浸泡。浸泡之后就可以煎煮了。高压煎药机,需要煎两次,第一次煎一个半小时后,把汁水倒出来;放水进去再煎1个半小时,把两次汁液混合取用,这样才可以把药汁充分煎出来。

俗话说“煎药要煎透”。所谓“透”,就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药液溢出,煮至2-5小时,过滤取出药液,药渣续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3次为度,合并药液,静置沉淀,再用四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如果用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则不宜与他药同煎,以免造成浪费,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于收膏时将药汁冲人,或将人参、冬虫夏草研成细粉,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过滤:好的膏方必须是干净、纯正、无杂质的。在膏方熬制过程中至少有三次过滤。第一次是中药材煎煮后通过过滤网将汁液倒出来,过滤掉药渣;倒出来的汁液要再沉淀6小时,把第一次没过滤干净的泥屑和残渣一并过滤出,这是第二次过滤。

经两次过滤后的汁液倒进大铜锅里熬制,等收膏收到一定厚度时,还要第三次过滤,这次是用80目筛子过筛,把收膏过程中产生的杂质统统去掉。只有干净、无杂质,最后做出来的膏方才特别细腻,有丝绸般柔滑,且表面一层有光泽

浓缩: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形成稠膏状,趁热用筷子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此谓清膏。

收膏:收膏是熬制膏方最关键的时刻。随着现代化机器设备的使用,如今大部分步骤都已经依靠机器完成,再好的机器也无法取代人工收膏。收膏的时机就在半分钟到一分钟时间内,时间不到,稀了;过了,又太硬。40~60公斤的中药汁,熬成一公斤不到的膏方,需要4个小时左右。除了不停搅拌,还需要控制火候。火大容易边上结焦,也易造成下面结底,产生有毒物质。所以收膏时要用文火。至于具体什么时候收,得靠自己的目测和手感,靠操作时的用心和感悟。

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和适量蜂蜜或冰糖、蔗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收膏。糖类和胶类的配料,均应根据需要选用,例如阴血虚弱者,可选用驴皮胶、龟板胶;阳气虚弱者,可选用鹿角胶;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便秘者可选用蜂蜜;糖尿病患者可避免用糖类;肝病者可不用黄酒浸胶等。膏方标准为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

煎膏所用的糖,一般均须先行炒透,随后再加入药汁内溶化。如不炒透,易使煎成的膏滋置放日久后,产生糖和药汁分离,或有颗粒状析出,习称返砂。阿胶等胶剂在入膏前必须先打碎,加入黄酒浸泡一夜,以便于溶化。

收藏: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收藏不妥,极易变霉变质,影响药效。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一料膏方通常可服用4-8周,所以放置的环境以阴凉干燥为好,如避阳之处或冰箱内,因膏方中糖分含量高,且其中还含有动物蛋白的荤类药,温度一高容易变质发霉。如遇冬令气温连日回升,可隔水高温蒸化,启盖待完全冷却,然后再将盖子盖好,防止水蒸气落在膏面上产生霉点,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