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应用,在慢病管理中的实践,全国各地探索出了有益的经验,如何将这些方法推广,更好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相结合,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面,互联网+如何与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相结合,就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

响石潭

现在,智能移动设备可以实现生化检查、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实时传输到我们的终端,可以同步导入老年人健康体检表中;可以通过智能的体质辨识仪器,让老百姓自助实现体质辨识,并得到体质辨识报告,同步生成一条电子体质辨识记录。老百姓在健康小屋可以完成自助体检,可以自动生成一条老年人建档信息。慢病患者在门诊诊疗后,可以同步生成一条慢病随访记录等。信息化给慢病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这些与考核的要求是否就一致呢?

问卷调查:

笔者对于全国7个省市的1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样本量虽不多,也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但确实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健康档案的建立和随访:目前还有17家需要纸质数据,其中12家机构所在区域要求是手写的原始纸质数据,其余5家机构可以是录入系统后打印出来的纸质数据。

2.老年人健康体检表:除1家机构是新建立还没有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外,有18家机构需要纸质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其中13家机构所在区域要求老年人体检表必须是手写的原始数据,其余5家可以是录入系统后,打印出来的纸质体检表。

3.中医体质辨识量表填写:除了1家机构不要求纸质表外,其余18家机构均要求有纸质体质辨识量表,其中14家要求是手写的原始数据,4家可以是录入系统后再打印出来的纸质量表。

4.智能随访应用:有5家中心认为会让工作效率降低,因为智能随访之后还需要填写纸质表格,重复工作,加大工作量,或者录入后再打印出来,浪费纸张。

5.互联网应用:对于“影响互联网+在基层工作中应用最大的阻碍是什么”这个问题,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了“互联网+应用的智能化与基本公卫考核要求不一致”。

讨论话题:

不难发现,互联网+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应用,与公卫考核要求有些不一致。尽管纸质化手写的体检表、体质辨识表以及随访表等能够最好地体现工作原始痕迹,有利于基本公卫工作真实性的考核,但互联网+各项智能设备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缺乏纸质资料的公卫工作如何在考核中体现真实性?如何体现工作痕迹?考核方式是否也应同步智能化?比如,从系统后台查看记录生成的时间与前台看到的随访生成时间是否一致;在居民做体检的同时采集相关影像资料,通过这些来佐证基本公卫工作的真实性。

这二者不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体,如何更好地促进二者的有机统一?全国的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妨积极讨论一下。

来稿请发至:jcwsjkb@126.com

来源:健康报 2017年6月1日 四川省成都市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