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3天:Coco需要勇气和力量

2017年4月8日7:53:30,周末。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甚至节后的第一周上班也结束了,要是每周都只上三天班那会是何等一个美好景象呢?哈哈哈~~这段时间工作非常的繁忙,不管是门诊特殊疾病的最新政策,还是省上阳光采购的政策还是马上到来的半年检查,一个个都需要有条不紊,一步步的去做。我们需要一颗淡然的心去应对和处理纷扰繁杂的事务,不执念,不虚妄。清明小长假带Coco去了文殊院和欢乐谷。孩子成长到六岁,发现对于很多事情都 more…


3人先后离职 该问个究竟(健康报)

从2016年年底至今,陆续有3名新招聘的同事遗憾地离开了家庭医生团队。第一位是8月15日进科室,坚持过了见习期、试用期,结果试用期刚结束,便在2016年12月5日辞职。第二位是2017年2月3日进科,坚持完成了见习期,2月15日提出了离职。第三位是2017年3月14日进科,下午便提出了离职。应该说,后两位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离职,因为还没有签合同。但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直接“倒”在 more…


清明时节忆樱花,武汉之行

清明,雨纷纷。这两天折腾了一个事情,给全站使用https安全证书。开始部署时候没有使用中级证书(证书链)导致微信打不开页面,增加后完美解决。对于提示有不安全链接问题,一个是将百度分享源码放在了网站根目录,一个是把站内的链接修改了一下路径,使用内链,而不是绝对地址。把顶部logo和nav栏目的css特效也给撤消了,还是简简单单最好。昨天回了趟安岳,来来回回开了九个小时的车,我也是昏昏沉沉,十分疲劳,还好安全往返。今天准 more…


变与不变,第六期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论坛有感

3月23-24日有幸参加第六期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论坛,两天满满的学习结束后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字“变”,进而想到纷纷扰扰的“变与不变”。这些年参加很多类似的论坛会议,发现有些问题始终是处于“不变”的状态,有些则是一直处于“变”的状态,或许永恒的“变”才是发展应有的轨迹。一、说说不变,再来说变。论坛一席下来,感受就是大家对于政策的渴求。一个创新开放的政策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蓬勃发展,一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 more…


三张表 让居民有了“健康管家”(健康报)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对于社区重点人群是有相关管理规范的。比如对于社区中的老年人,需要每年面访一次,进行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进行健康体检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患者每年需要四次面对面的访视,需要进行健康体检等。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有些老年人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检查,但是愿意接受家庭医生的上门服务,如测血压、健康咨询等等服务;有些老年人就是不想检查心电图,不想检查B超, more…


“幸存者综合症”的防范与应对

案例背景:通常情况下,组织裁员会增加员工的不安全感,使幸存者对前途充满疑虑。如不加以控制,员工会产生“幸存者综合症”,出现消极情绪,造成士气低落、绩效低下、组织义务和忠诚无法实现的后果。案例:案例1:王先生在A公司担任生产部QA主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2008年底对生产部进行人事调整。他所在部门的两位同事,公司在其劳动合同到期后未进行进一步续约。王先生的合同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到期。虽然王先生在部门中口碑不错、工作兢兢 more…


离职骨干带走整个技术团队?

这几天成都某科技公司因技术总监牵头技术团队骨干集体离职,老板雇人怒殴员工的消息,在IT圈不胫而走。舆论阵营分明,一边是员工心态,说离职是个人自由,公司无权也无任何理由阻止甚至报复;另一边是老板心态,说核心骨干集体出走就是釜底抽薪,置公司生死于不顾,不可姑息。此案例较为极端,先按下不表,但每年到三四月,人才频繁流动已是普遍现象,那么公司该如何面对人员离职呢?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对公司而言价值较大的核心员工的离职 more…


从离职的几位同事,看家庭医生团队如何留住人

这些年来全科的人员基本是稳定的,但各种原因离职的人并不是没有。这几天就有一名同事因为家里孩子没人带而申请辞职,只能回家当全职妈妈,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一胎尚且如此,遑论二胎。不过我今天不是要说辞职的问题,而是想说说家庭医生团队招聘新员工的事情。从2016年年底开始至今,陆续有3名招聘的同事遗憾没有加入到我们家庭医生团队中来。其中第一位8月15日进科室,坚持过了见习期、试用期,最后试用期刚结束便在2016年12月5 more…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从年初至今,基本工作就是沟通再沟通。起初是和科室医生护士沟通,后来又是和分管领导沟通。其实很多很多语言的交流,方向都是一致的,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好的工作状态,有一个合理的待遇等等。而我,就是处于中间的中层,尽可能的沟通上下,处理问题。有人说大家工作没有动力,充满抑郁情绪,到底是所有人还是一个人还是一撮人?是大家整体情绪状态不佳,还是个别人给大家营造这样的压抑情绪,愤懑情绪?凡此种种,需要理清楚,才能够对 more…


考核的理想很丰满,但工作的现实很骨干

2017年3月3日,又是一年三月三。最近莫名其妙的烦躁,有些心绪不宁。也曾仔细探索这负能量的源泉,渐渐的似乎感觉到问题所在了。打从2016年12月中旬开始三表合一的工作以来,似乎很多事情变的复杂起来,以前的工作节奏有些变得“混乱”了。有时候不得不静静的思考下,这三表到底是该合一呢?还是分而治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存在于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如何更 more…


2204天:走进塔子山公园

春天的脚步近了,确切说现在已然春天。 2017年2月19日,和Coco一起到了塔子山公园。上次来这里应该是在2013年的时候了,阔别将近4年再次来看,却已经找不到当初的回忆。再往前追溯,第一次来这里当是在2003年春季的时候了,相距便是14年之久。经过几年的改造,塔子山公园已是旧貌换新颜。 more…


从前居民有病就跑大医院 现在习惯先到社区卫生院(成都日报)

2011年7月,大学毕业后杨兰便就职于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着全科家庭医生服务及相关工作。5年多时间里,她的工作除了坐诊、开药,更多时候是提上工具箱走到居民身边,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或是传播健康知识,进行回访。没有轰轰烈烈,却是最称职的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原来,不少居民一有病痛就往大医院跑。但现在,大家渐渐习惯先到社区卫生院看看,或者打来电话先咨询。今年第一次义诊 解答 more…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亮点VS难点(四川日报)

拿着患者的病历,整理好全科医生包,2月20日上午10点,成都市青白江区红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陆莉,再次来到团结路社区的八千小区。陆莉是小区看守车棚的宋大爷的签约家庭医生,宋大爷6年前脑中风从区医院出院后,就一直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今天早上吃药没有?”“平时要加强锻炼,争取能端起碗。”“先来测个血压。”……每周一次的上门检查,让行动不便的宋大爷在家就能接受治疗。“和医生签约服务后,好多问题在屋头就看 more…


家庭医生团队,请进来与走出去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篇关于青羊和武侯家庭医生服务的文字,“家庭医生服务2007年在青羊区首开先河,掀起一股青羊旋风。奈何10之后……壮哉,悲哉”。其实说起武侯区和青羊区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或者说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无所谓优劣的,两个区各有千秋,互有长短。但每每各个层面媒体报道为什么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武侯区呢?为什么我到各地学习培训时候,全国各地学员对于武侯区玉林、晋阳、红牌 more…


2017年春节纪实,那份美好的回忆和山路十八弯

春节大假已经过去,但春节还在继续。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在农村都还是过年的日子。印象中一般这时候回去小妮姐家里走亲戚,就在村西边的吕家,很近。有时候我和弟弟骑自行车过去,有时候直接走过去。似乎能感觉到自行车骑过去,路边把尘土飞扬的感觉。带上几个油包子,一包干点心就这样亲戚便走完了。不过这都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事情了,约莫是初中时候的事情。今年春节我和大人、Coco以及母亲一起到大人家去过年了,今年是岳母70大寿。回家一路过 more…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